">

“如果不是及時采取了有效的保護,這一處革命舊址也許已經面目全非……”近日,陽新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馮美江來到陽新縣龍港鎮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活動,在一處革命舊址前,當地一居民這樣說道。

原來,陽新縣龍港鎮是一座歷史古鎮,革命斗爭時期曾云集黨、政、軍、工廠、學校、醫院、銀行、商店等48大機關,是當時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內至今仍保留著多處革命舊址,具有重大歷史革命紀念意義。位于鎮中心地帶的紅軍街(俗稱龍港老街),始建于元末,全長600米。龍港革命舊址群中有12個舊址分布于此。在這些舊址中,保留有當年的標語、壁畫近百幅,被專家稱為“天然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和“蘇區文化藝術寶庫”。

今年四月,陽新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在走訪龍港老街時發現,居住于紅軍街內的李某因法律意識和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在未依法申報審批,也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擅自將毗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燕區蘇維埃舊址的自家老宅進行拆除,并計劃挖掘樁基,建成現代化小洋樓。由于李某老宅位于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此舉將嚴重破壞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歷史風貌,并且極易對原狀土層產生擾動,影響革命舊址的安全,致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遭到嚴重侵害。
為了及時制止這一行為,對革命舊址進行有效保護,4月15日,陽新縣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書,建議陽新縣文化旅游局和當地鎮政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對相關責任人違反規劃,危害文物保護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收到檢察建議后,當地政府和文化旅游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派員制止了李某的違法行為。
“我自己的房子,該怎么建為什么不能自己說了算?”面對李某的疑惑,在相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承辦檢察官多次主動上門對其進行釋法說理?!案锩f址是先輩保留下的財富,保護它是法律的規定,更是我們作為老蘇區人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p>

經過一番耐心的勸解,李某真正認識到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隨后,在該院檢察官的建議下,由文化旅游局找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風險評估,為李某老宅的拆除重建制定出了科學、有效的施工方案。最終,李某接受了工作人員的建議,以沿襲原貌的方式進行重建,既實現了李某重建老宅的心愿,革命舊址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同時,據該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隨著該案的辦理,經鎮政府及相關單位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后,老街內居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有了明顯加強。
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據了解,陽新縣檢察院目前已經對該鎮所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一一走訪,并根據茶竂武裝暴動舊址、紅五八留守處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際情況制發針對性檢察建議。同時,該院還將進一步探索相關舉措,努力為文物保護工作貢獻出最大的力量。(圖文/柯美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