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陸市孛畈鎮食用菌種植基地 新華網劉曉麗 攝
初冬時節,大山深處的安陸市孛畈鎮月嶺村食用菌基地一座座溫室鋼架大棚里,碼放齊整的一袋袋香菇袋冒出了香菇朵。今年,安陸市在三里、月嶺、陳河三村聯建食用菌產業園,通過合作社帶動30 余戶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種植,小小香菇已成為群眾的脫貧致富傘。

安陸市孛畈鎮三里社區食用菌產業基地
52歲的胡禮德是安陸市孛畈鎮三里社區的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他2015年開始返鄉種植食用菌,5年時間,從最初4個大棚發展到8個棚,4萬多棒。胡禮德的大棚里經常請貧困戶務工,最多的時候20多人,每人每日勞務費70到100元。
“我們種的香菇一般都運到武漢銷售,相比在武漢周邊種植,在村里種人工成本低,而且大棚、菌棒、生產設備都是村里現成的,現在凍庫也有了,外銷沒問題。”胡禮德說。
近年來,安陸市把特色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鼓勵貧困村至少發展一個特色產業,并按照每個貧困村不低于50萬元、深度貧困村不低于100萬元的標準對村級產業發展進行資金支持。

安陸市孛畈鎮陳河村食用菌產業基地 盛雯攝
上世紀90年代,孛畈鎮就有人種植食用菌。如今,培植菌種與出菇等核心技術已非常成熟。2018年,孛畈鎮出臺食用菌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村民發展食用菌(香菇、平菇、木耳及其他菌類)3000筒(袋、棒)以上,獎補0.2元/筒(袋、棒),獎補總額每年每戶不超過8000元。對于發動農戶新增種植食用菌的村集體,每新增1筒(袋、棒)按照0.1元的標準進行獎補,獎補金額上不封頂。

安陸市孛畈鎮陳河村食用菌產業基地 盛雯攝
有了政策支持,孛畈鎮將月嶺村、陳河村、三里社區等3個重點貧困村聯合起來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由村集體搭建大棚、購置食用菌袋自動化生產線以及高溫高壓滅菌鍋等生產設備。目前,月嶺村、三里社區各建設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食用菌達120萬袋。
抱團發展讓村集體和村民有了看得見的實惠。通過菌棒加工,三個村村集體每年保底可分紅5萬元,根據當年的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分紅金額還能追加。村里的食用菌大棚免費提供給貧困戶經營種植,貧困戶可在盈利后再支付生產成本,減少了貧困戶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
據了解,月嶺村、陳河村、三里社區3個村的食用菌項目帶動了數十戶貧困戶參與種植食用菌,20個貧困戶進園區務工,戶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
內容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