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穴東郊,長江中游以北,一場華麗的蛻變引人注目,蛻變的主角,正是發展中的湖北省武穴市萬丈湖農場。

萬丈湖農場萬丈畈“美麗武穴”油菜花海
2015年,萬丈湖農場被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納入國有貧困農場。近年來,萬丈湖農場始終堅持“產業帶動、基地引領、互助聯動”的思路,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以加快特色產業培育為主線,以發展產業助農增收為目標,精準選擇產業扶貧項目,主動融入產業扶貧計劃,農場的造血功能得到提升。萬丈湖農場走出了一條依托特色產業實現精準脫貧的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萬丈湖農場建檔立卡147戶、344個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農場群眾精神面貌持續改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如今,行走在萬丈湖農場,排排新式農家別墅錯落有致,條條硬化巷道干凈整潔,農場內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特色扶貧產業連戰連捷、應有盡有……連片蝦池隨微風蕩起波紋;瓜蔞種植基地農工忙著捏瓜扒籽;光伏發電園區排排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果蔬采摘大棚里游客人頭攢動;伊利牧場里奶牛正歡快地咀嚼著嫩草;交易市場上新鮮的蔬菜被打包裝車待發……所見之處,一派欣欣向榮。

萬丈湖農場10.17全國扶貧日“我脫貧我光榮”活動
科學謀劃探索“農業+”有了成效
“農場下轄1個社區、3個分場和19個企事業單位,共有22個生產隊,總人口14181人,幅員面積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萬畝。前期由于多方面原因,農場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轄區企業發展困難重重?!比f丈湖農場場長李會會說。
萬丈湖農場緊緊圍繞“農”字做文章,通過探索發展“農業+”模式,依托農場豐富的文化資源,發揮特色典型地域優勢,一方面科學制定產業扶貧發展規劃,強化全域統籌謀劃,積極整合本地資源,積極調動起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利用財政產業扶貧專項資金,結合投入農場配套資金及引入社會資金的方式,大力培育特色扶貧產業,推動農場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分場(萬丈社區)占地120畝的果蔬采摘大棚基地
近年來,萬丈湖農場通過引進能人回鄉、流轉土地、運用國家專項扶持資金的方式,先后投入460萬元,在萬丈湖一分場建起22座共占地120畝的鋼構連體果蔬大棚,主要種植以草莓、葡萄、火龍果、哈密瓜、圣女果等蔬菜和水果品種。在前期培育階段,萬丈湖農場果蔬采摘園項目已實現收入每畝收益30000元。

“忙的時候在果蔬采摘園里干活一天能賺個一百元,閑的時候還可以去其他地方干個零活,一個月下來生活費都沒問題了”,一分場3隊的毛火貴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生活較之前有了明顯改善。
果蔬采摘項目不僅幫助7戶21人脫貧致富,實現人均年增收2000元。實實在在的收益,堅定了大家的信心,也為周邊村莊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2017年,萬丈湖農場首次在萬丈社區試點“蝦稻連作”的種養模式,經試點成功后,農場進一步整合土地,成立“萬里紅”等多家龍蝦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發展得越來越好,帶動發展特色產業的群眾也越來越多,農民群眾收入有了增長。2019年4月底,萬丈湖農場在萬丈社區舉辦武穴市首屆小龍蝦農藝節,以“萬丈田園、休閑之家”為主題,向外界推介萬丈湖小龍蝦的產業發展。
有著“蝦書記”美譽的鄭志明,在萬丈湖農場承包了5畝地養殖小龍蝦,2017年養殖之初,每畝地收益僅1000元,“2018年的時候,光小龍蝦這塊就有5000塊錢的純收入,通過這幾年摸索和實踐,逐漸掌握小龍蝦養殖技術,養殖規模也擴大到了57畝,現在旺季利潤還是非??捎^的”,他還將養殖技術傳授給村民們,村里的老百姓通過養殖紛紛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萬丈湖農場“蝦稻”種養規模面積已達2萬畝,通過高標準建造,畝平利潤從常規農業種植的600元、700元提高到現在的4000元以上。
引進優質項目發展有了保障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和支柱。萬丈湖農場通過探索發展壯大一批項目優、成效好的產業,農場的整體造血功能得到提升。
2015年,萬丈湖農場引進的伊利現代牧場項目(現更名為優然牧業),總投入4個億,項目建設占地815畝,其中奶牛養殖場面積約280畝,存欄奶牛4500頭,日產鮮奶79噸,每年向黃岡市提供2萬噸價值過億元的原奶。不僅帶動發展青貯飼料種植基地8000畝,還帶動當地200余戶農民每戶平均增收1000元。
2017年,萬丈湖農場引進武穴市濟大生態項目,項目投入建設資金5600萬元,2020年工程已全面竣工,占地面積達53000平方米。目前生豬存欄5000頭,年產值達2000萬元。

二分場(黃湖社區)伊利集團優然牧業高標準奶牛養殖基地
“園區配置先進的進口擠奶設備,采用日糧監控系統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精準飼養,高效生產?!币晾瘓F優然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瑋珍表示。
養殖園區以生態循環為發展模式,集養殖、種植和食品加工于一體,通過實施規模化種養加一體化項目以及秸稈、畜禽糞便等種養廢棄物處理模式,充分利用養殖糞便資源,實行種養結合,實現飼草、養殖、沼氣發電、糞肥有效循環利用,同時建設高標準農田有機種植示范區及有機果蔬、花卉、牧草示范區,實現一業帶動多業快速發展。
2018年,萬丈湖農場編制《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太泊湖光和民間故事傳說等文化資源,全力打造“萬丈花?!薄ⅰ爸辔幕^”、“天人棋局”、萬丈畈“美麗武穴”油菜花海等景點,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賞景。
2019年,萬丈湖農場利用國家專項扶持資金和農場配套資金共264萬元,建起現代農業鼓田民俗文化園,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在已有的100畝果蔬采摘大棚的基礎上再調整土地200畝,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鼓田民俗文旅項目,包括假日休閑體驗、親子親友游、教學戶外拓展、科普教育實踐等,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預計將達到一萬人次,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0萬元,利潤35萬元。

二分場(黃湖社區)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產業園區
萬丈湖農場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全年光照充足,為進一步提高農場土地利用率,2019年,萬丈湖農場引入投資5億元建設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占地1300畝,建設規模100兆瓦光伏電站裝機量,年發電量9.89億度,實現年創稅收650萬元。通過“光伏+農業+種養+旅游”相結合,光伏發電板下種植水芹、羊肚菌、孢雙菇、蘄艾、生姜,養殖南美白對蝦等,畝平增收1000元以上;建設22000平方的光伏項目展示廳、農電共享果蔬大棚、水產品交易和冷鏈中心,采取“國有+民營+農工”股份合作方式進行一體化經營,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通過安排貧困戶就業,在促進農場職工和貧困戶增收的同時,推動地方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引進湖北好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近兩年已投資5600萬元,為農場提供就業崗位60個,投產后年產值達6000萬元,年稅收達200萬元;引進投資1億元的合能包裝項目,盤活了農場存量資產;引進南美白對蝦項目,養殖面積700畝,成立萬達豐養殖合作社進行管理,為農場水產養殖轉型注入新活力……
2020年,萬丈湖農場實現雙增長,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69862萬元,實現職工人均14822元。
鞏固脫貧成效致富有了“穩定器”
“截至目前,萬丈湖農場共投入扶貧資金716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個,實現收益279萬元,按照一戶一策,差異化分配,精準幫扶累計救助貧困群眾735人次,進一步鞏固了萬丈湖農場的脫貧成效。”萬丈湖農場場長李會會說。

二分場(黃湖社區)貧困戶在瓜蔞種植基地采摘成熟吊瓜
近幾年來,萬丈湖農場主動對接全市“一區多園”發展戰略,打造武穴市最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供給保障基地,通過發展優勢扶貧產業,做強蝦稻、果蔬、瓜蔞、光伏等產業基地,以產業帶動就業,安排147戶貧困戶參與精準扶貧就業和分紅,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從“輸血型”到“造血型”功能的轉變,夯實脫貧攻堅成效。
今年45歲的董志明是萬丈湖農場6隊的職工,家有妻子和兩個女兒,原本是一個幸福之家,一場疾病導致他失去勞動力,其妻子患有心臟病做過手術,家里生活更是舉步艱難。分場的黨總支書記董全旺多次主動上門找他商量,經雙方協商,董志明將家里承包的19畝土地流轉“萬里紅”蝦稻合作社。自從加入“萬里紅”蝦稻合作社后,他們家人均每年獲得9000元收入。董志明說:“我家的兩個女兒都能讀書,大女兒考上大學,小女兒讀初三,家里過上了幸福日子,這真的是要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幫助我們家也脫貧致富了!”

工人在果蔬采摘大棚里給剛定植不久的西紅柿幼苗打杈
在萬丈社區果蔬采摘園里,社區居民吳志丹和他的妻子正在給剛定植不久的小番茄品質打杈。吳志丹是萬丈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眼睛視力因病變得很差,妻子還患有精神障礙,家里日子一直過得很拮據。夫妻二人在萬丈湖農場安排下來到果蔬采摘園就業,每年收入1萬多元,現已脫貧。“空閑的時候就來大棚里做做零活,像修建種苗這些活我們都做得了,一天一百塊錢,離家還非常近,我們都很滿足?!比f丈社區居民吳志丹說道。
像董志明、吳志丹一樣安排在農場扶貧產業就業打工的精準扶貧戶共有100多人,在扶貧政策的指引和扶貧產業的帶動下,他們通過自己的勤奮,現已全部脫貧。
“在加快特色優質產業培育的過程中,我們農場的整體面貌也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大幅改善,社區治理更加有效,農場職工正朝著小康生活大步邁進?!崩顣锌?。近幾年,萬丈湖農場先后投入300萬元,打造5個居民休閑廣場,硬化30多公里道路,改建24座公廁,修建3座百姓大舞臺,特色產業快速壯大,經濟社會發展迅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萬丈湖農場油菜花海景區游人如織
“決戰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基礎在農業、關鍵在產業。下一步,萬丈湖農場將制定實施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挖掘特色優勢,突出特色和全產業鏈,提升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積極打造過硬萬丈湖品牌,在品牌農業引領下建成一流的農產品基地,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成效?!比f丈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宏偉表示。
萬丈湖農場現已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亮點,如同一盞明燈鑲嵌在武穴東郊、長江北岸,在產業強農的引領下持續發光,讓脫貧致富的成色更加亮眼。
通訊員:劉寧寧 耿文輝
來源:云上武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