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從溫州甌海區返回武穴市武穴街道螺絲旋社區江海小區的呂麗華、呂麗智倆姐弟以為進錯了門,眼前的小區是路面干凈整潔,停車位整齊劃一。
江海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由于小區配套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公共服務缺項較多等問題,居民改變小區面貌的訴求強烈。去年10月,該小區先后成立了黨支部,選舉成立了業委會,創新推出以“微課堂、微服務、微心愿、微人物、微改造”為內容的“六微”工作法,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觸角伸到“細微末節”,使百姓生活“烹”出了幸福的味道。

據介紹,武穴街道圍繞“黨建引領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主題,主動作為、先行先試,探索出“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黨員中心戶”的治理模式,將街道劃分為187個小區,成立綜合黨支部,實現支部陣地和業委會(自管會)全覆蓋。在55個小區實行專業型物業服務、128個小區開展業主自治物業服務。持續發動2017名無職黨員領崗諾責參與社區治理。
與此同時,4601名在職黨員下沉小區亮相、發聲、管事常態化,成立以黨員為主體、居民共同參與的小區志愿服務隊、應急管理隊、矛盾調解隊等志愿者隊伍。推行群眾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為居民解決身邊的“難事、煩事”4000余人次。完成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小區52個,其中示范點28個。螺絲旋社區“紅色管家”、下港社區“四紅”服務、正街社區“五心”活動、西菜園社區“五事工作法”等特色服務,紛紛贏得居民點贊。

通過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許多小區“舊貌換新顏”。東新村社區醬品廠小區共有住宅8棟224戶居民,為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舊小區。這里曾是“晴天滿地灰、雨天遍地泥”,儼然一副“城中村”的模樣。東新村社區黨委推行“黨建引領,多方共建”小區治理模式,聚集城管會戰成員單位、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小區居民等多方力量群策群力,不僅使小區環境大變樣,曾經劍拔弩張的各種鄰里矛盾也得以改善。喜歡跳廣場舞的小區內大媽大姐們無不由衷感慨說:“我們再也不用跑到500米外的月塘公園跟別人‘搶地盤’了。”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基層治理的工作目標,更是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試金石”。我們要以知促行,切實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成一件件民生實事、一個個民生工程,努力在基層治理中答好‘必答題’,交出‘滿意卷’。”武穴街道黨工委書記付海強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