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晶給孩子們講課。
為學生答疑解惑。 (本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金凌云 通訊員 頓曉娟
楷模名片
李晶 女,34歲,吉林省農安縣人,現(xiàn)為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zhèn)老山小學教師。她扎根偏遠山村十年,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動員全家南遷,為農村孩子點燃希望之燈。她榮獲過“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yè)生”等多項榮譽,近日,她獲評2020年11月到12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1月12日,“叮鈴叮鈴”下課鈴響起,一對一年級小朋友牽著手在辦公室門口張望。
“李老師,小袁上課又吃零食。”
“好,我等會兒就去說她。”李晶笑著回應。
這是李晶在沙洋縣拾回橋鎮(zhèn)老山小學與孩子們相伴的第八個年頭,也是堅守鄉(xiāng)村的第十一年,回憶起在這里的點點滴滴,她十分感慨。
帶動全家一起“追夢”
2009年從武漢畢業(yè)的李晶并沒有選擇回到吉林老家,而是毅然報名“三支一扶”前往十堰支教,三年期滿后,她又到沙洋縣偏遠鄉(xiāng)村學校——老山小學任教。
“家里人一開始不理解,為什么非要去離家那么遠的鄉(xiāng)村,我就是覺得那些孩子們需要我。”李晶說,自己家在吉林農村,父母省吃儉用培養(yǎng)她和妹妹,她是村里第一個女大學生,自己用知識實現(xiàn)價值,也要把機會帶給別人。
2011年,妹妹李雙從吉林師范大學畢業(yè),在長春市內一所學校任教。李晶希望妹妹能和自己一起支援鄉(xiāng)村教育,卻遭到了堅定地拒絕。“好不容易從農村出來了,你自己要回去別想把我也拖下水……”回憶起妹妹李雙曾說過的話,李晶不禁樂了起來,“她現(xiàn)在也過來了,在鎮(zhèn)上教書。”
看到姐姐日常照片,與學生們的故事,李雙受到感召,漸漸下定決心,放棄了長春優(yōu)越的工作,毅然追隨姐姐的腳步,報考了湖北農村教師,和她一起成為扎根農村教育的東北“姐妹花”。
為支持姊妹倆的教育事業(yè),李晶父母決定舉家南下搬遷到沙洋縣。“媽媽那邊有7個兄弟姐妹,搬過來以后就再也沒見面了。”李晶遺憾地說,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不能長途奔波,作為兒女很愧疚。
在李晶無私奉獻、堅守基層教育精神的鼓舞下,2018年,愛人李建偉也報考了荊門市教師崗位,現(xiàn)任教于荊門市鐘祥柴湖鎮(zhèn)白沙小學。
扎根鄉(xiāng)村攜力“圓夢”
“我以為原來在十堰深山已經(jīng)夠偏僻了,沒想到這里的條件更有限。”回憶起剛來老山小學時的落差,李晶感嘆道。
第一次來到老山小學,她還是被震驚到了:“沒想到不在山里也能這么偏。”不算從市里到縣里,單從鎮(zhèn)上到村里就要顛簸近1個小時,偏僻的位置、破落的校園還是帶給她巨大的落差。
從學校出去一趟要半天,住在職工宿舍條件有限,沒有熱水器沒有地方洗澡;師資力量也嚴重不足,90人的小學只有不到10個老師,一個老師一周要帶20余節(jié)課,平均年齡50歲的教師對使用電子教學設備有心無力……
但熱情貼心的同事,天真爛漫的孩子們迅速彌補了她的失落感。李晶說,知道學校條件不好,同事們每周都會輪流邀請她去家里做客,孩子們都知道“李老師家很遠回不去”,以請教功課為由來陪伴她,一起騎車一起在學校玩。
年齡大的老師積極學習電子文檔處理,她熱情幫助,甚至將老師們的任務都承擔過來,同事們紛紛夸她:“人美心善,每天都正能量滿滿。”
“在這里我很幸福,每天都是開心的。”李晶說,看到這里淳樸天真的孩子、攜手助力鄉(xiāng)村教育的同事,她就知道,這是她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地方。
為孩子們“筑夢”
“媽媽告訴我要好好讀書……”這是一位學生寫在“時光寄語”里的話,李晶深受觸動。
老山小學共90名學生,大多是來自云南、河南等地的移民家庭,父母忙于農事無暇顧及孩子學習生活。
雖然剛開始聽不懂方言,李晶仍堅持家訪,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她都了如指掌。李晶說,在這里,老師的責任更重,不僅要關心孩子們的學習,還要代替父母職能,照顧他們生活,守護他們心靈。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小譚。小譚的父親因病去世,媽媽離家出走,家里只有快90歲的太奶奶和60多歲的奶奶。
于是,她做了小譚的“愛心媽媽”。在享受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她向學校積極爭取,給予他額外的幫扶。她從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工資里拿出錢來為他買來衣服和課外書,給鎮(zhèn)領導寫信,拉來了愛心救助,并在“眾籌”平臺發(fā)布信息,為他募集到3000余元的助學金。
“不管多少,我能幫一個是一個。”李晶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著這些孩子健康成長,希望他們在更廣闊的天空上飛翔。
點 評
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李晶的事跡令人感動。她的教學對象大多都是像“小譚”一樣的貧困孩子,沒有深愛,不可能堅持;她不僅自己投身偏僻山鄉(xiāng)教育事業(yè),還帶動妹妹、丈夫也加入進來,甚至父母雙親也受到感召,舉家南遷,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是不可能做到的!李晶是一個有信仰有擔當有才華的人,是一個真正愛孩子愛教育愛祖國的人。她是一個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卻給了我們最多的感動和希望!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尚重生
李晶老師從吉林農安到湖北沙洋,捧著一顆教育初心,扎根深山,潛心教書育人十余載,用自己最美年華換山里孩子的美好未來。條件雖苦,她卻依然蓬勃向上,放飛希望,追逐夢想,不愧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為了照亮山里孩子的求學路,她把在城市教書的妹妹也勸進了鄉(xiāng)村,令人敬佩而感動。她常年堅守鄉(xiāng)村,植根鄉(xiāng)土,堅持以“愛”感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讓鄉(xiāng)村大地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她甘于清貧寂寞,用執(zhí)著和堅守書寫著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大愛情懷。希望未來我們以最美的姿態(tài),不變的情懷,在大山中默默綻放,奉獻青春,不負韶華!
——荊楚楷模、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xiāng)采花中學英語教師向宏佳
記者手記
第一次見到李晶,她熱情同我們打招呼,渾身都散發(fā)著淳樸與活力。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都說我這十幾年來很苦,回憶過去的那些事好像確實是這樣,但我從來沒這么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也是她面對疑問時給出的答案。她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著同事們,帶領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教師在偏僻鄉(xiāng)村為孩子筑夢。她腳踏實地,投身鄉(xiāng)村田野,摒棄浮華,用一顆質樸紅心,溫暖了無數(shù)貧寒學子的心。她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即使是最平凡的崗位,堅守,就能綻放光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