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新縣洋港鎮泉口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6000余畝油茶生機盎然,130畝食用菌基地蓬勃發展,全新麻餅車間香飄十里……這里處處都有醉人美景,這里的群眾個個干勁十足!
然而早在2013年,泉口村卻還因經濟基礎薄弱,被納入“省重點扶貧村”。舊時貧村,重煥新貌,這一切改變的背后,離不開作為泉口村黨支部書記、省人大代表陳迪強多年以來的辛勤付出。

省人大代表、洋港鎮泉口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迪強
陳迪強自2002年到村工作,當時的泉口村,債務高達30余萬元。在他人避之不及的情況下,陳迪強毅然扛下重擔。此后,他不斷嘗試、研究改變本村貧弱面貌的路子,帶領全村創辦過泉口工業園、做過漁業養殖、搞過小規模特色旅游。在他探索的過程中,卻是敗多勝少,挫折連連,更飽含著艱辛和委屈!但他卻始終咬牙堅持,因為他牢記著履職第一天向全村百姓作出的莊嚴承諾:“要想方設法化解村級債務,竭盡全力描繪泉口新畫卷!”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總結了多次失敗獲得的經驗后,陳迪強充分考慮本地優勢,“摸”出了一條屬于本村的致富之路。他先是借助本地山場資源優勢,積極帶領群眾開墾種植油茶面積6000余畝,成立“油茶產業合作社”,帶動貧困人口就業300余人;創建“泉口生態產業園”,以食用菌為主體,帶動貧困戶就業600余人,帶動貧困人口分紅800余人;支持貧困戶15戶發展雜柑種植100畝;支持18戶貧困戶參與蝦稻連作180畝……陳迪強也以他的踏實肯干,以實際成績,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在陳迪強心中,早有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盤棋。隨著2018年陽新縣實現整體脫貧后,他又將為自己定了個新目標:帶領鄉親們從“脫貧”走向致富!
2019年,他先是帶領村民對香菇基地實現硬軟件雙升級,新增機械化制棒設備四臺,進一步優化香菇品種,年產菌棒200萬棒,直接帶動210戶貧困戶就業,60余戶貧困戶入股分紅,生產的泉水菇更是聲名遠播,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暢銷品牌。同時,進一步發展農林產業,現有油茶6000畝、杉樹林5000畝、生態林3000畝,并引進武漢一家企業發展旅游產業林2000畝。為帶動更多貧困戶頭就業增收,陳迪強還牽頭籌劃,將麻餅作坊改造為現代化生產車間,以精細的做工、酥脆的口感,擦亮“陳記麻餅”名片,讓這一傳統產業變成了助力脫貧的“香餑餑”。
如今的泉口村,在陳迪強的帶領下,實現了集體增收達90多萬,通組公路四通八達、文化廣場村民載歌載舞、以“泉口天然溶洞”為主體的旅游觀光業全面啟動……2020年更是被縣、市、省評為“生態文明示范村”!
作為省人大代表,陳迪強對檢察工作十分關注。2月2日,為了進一步加強與人大代表的溝通聯系,陽新縣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肖緒新主動上門,聽取陳迪強代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陳迪強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工作扎實,各項檢察工作穩步發展,特別是在2020年的抗擊疫情、防汛救災和脫貧攻堅等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貢獻了檢察力量;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履職盡責,做到了對黑惡勢力的從嚴懲處、深挖徹查,成功辦理的一批如柯某軍、張某友等社會影響力極大的涉黑涉惡案件,對一些不法分子起到了有力的震懾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重大歷史任務”。結合基層工作實際,陳迪強為該院下階段工作提出四點建議:
01
一是進一步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力度,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對于民營企業,特別是鄉鎮扶貧產業,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和保護措施;
02
二是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力度,推動法治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引導群眾養成自覺守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03
三是持續加大對黑惡勢力打擊力度并形成長效機制,讓村霸、路霸、工程霸等無處“霸道”,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04
四是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推動監督觸角向基層延伸,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通訊員 柯美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