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展示值班表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吉晴 通訊員 朱邈 白丹
昨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常青花園一社區一村,居民葉繁榮看到街坊正在收被子,熱心詢問:“要不要幫忙呀?”這樣鄰里和睦的場景在小區中很常見。街坊們互幫互助,“夕陽紅”居民們組成的一支“福鄰睦友”幫扶隊,不僅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更溫暖了小區眾多居民。
婆婆牽頭成立幫扶隊
今年71歲的童漢華還記得,10年前她和李友英、徐青秀等小區的居民幫扶空巢老人的場景,“我們這個小區老年人特別多,2010年我們幾個人還年輕,便在過節時買些禮品上門慰問他們。”童漢華告訴記者,起初是小區內志趣相投的幾位朋友自主地關心空巢老人,轉眼堅持了10年。
10年時間過去了,原本自發性的愛心行為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有組織的小區志愿服務隊,“現在我們隊伍的人數有32人,都是小區內57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幫扶對象是小區內的12位空巢老人。”童漢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為這支隊伍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福鄰睦友”,“隊員們都是熱心快腸的人,我們每個人多奉獻一點,小區就更和諧。”
空巢老人有了街坊姊妹
極目新聞記者與童漢華走進常青花園一社區一村的17棟,一樓住的是童漢華幫扶了十年的韓金榮,此時社區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上門慰問,大喊“韓婆婆、韓婆婆”,可怎么卻叫不開門。
“她是一名獨居老人,耳朵有些聾,一般人喊,她是聽不見的。”童漢華向記者介紹道,“你們等一下,我來喊她。”童漢華大聲的呼喊著:“嫂子、嫂子。”屋內立馬傳來了韓金榮的應答聲,“她對我的聲音熟悉,只要我喊,她肯定聽得見。”
韓金榮見到童漢華滿臉笑意,“我的姊妹呀,你是不是又來給我送藥了呀?”原來童漢華為韓金榮跑腿買藥已經堅持了好幾年,“我的藥都是她提前去醫院排隊給我買好備著,這不,快過年了,她和葉繁榮提前跑了幾個藥店,把藥都給我買好了。”
在童漢華看來,照顧這位“嫂子”已經成為了習慣,“我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我都會想到這位嫂子,時常送給她。”童漢華的電話被韓金榮儲存在了手機內,只要有困難,她會第一時間給童漢華打電話尋求幫助,“我隨時都準備好,嫂子一喊,立馬隨叫隨到。”
除了定點幫扶,“福鄰睦友”隊中的李友英還練就了理發的好手藝,“最開始,我是給自家的老人理發,后來看到周邊的空巢老人也有這個需求,于是他們的理發我就全包了。”李友英說道。
32名隊員成文明宣傳員
“福鄰睦友”隊伍的奉獻不僅僅在于幫扶,他們還是一群小區內的文明宣傳員、義務監督員。“你看,這是我們的排班表。”隊員葉繁榮拿出了一張紙,上面清楚地記載著每天排班的內容。“每天上午8點30分準時到崗,現在疫情期間,只要有人沒有戴口罩,或者亂扔垃圾,我們都會上前制止。”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這個排班表上,32位隊員的名字在列,表下附上了一行字,“希望大家認真值班,堅守崗位。”
“我們這個值班不是說說而已,你看,這里還有鄰里守望崗亭。”葉繁榮打開了崗亭內的小壁盒,里面有紅色的志愿者袖章、情況登記表、簽到表等,“每天我們都會把巡查的內容記錄在案。”
“我們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一點都不老,能夠被居民們需要是最幸福的事情。”葉繁榮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每逢過年過節,隊員們還會自編自演節目,邀請小區的居民和空巢老人觀看,“其實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不少活動都暫停了,有點失望,但是我們相信明年一定可以摘下口罩,老街坊們再在一起樂呵樂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