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種新冠疫苗將導致病毒“免疫逃逸”?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會頻繁掉線?人為活動是北京爆發沙塵暴的罪魁禍首?這些都是打著科學旗號的謠言!4月30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發布的4月“科學”流言榜刺破這些謠言,揭開了真相。
1.接種新冠疫苗將導致病毒“免疫逃逸”
流言:
要立即停止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否則將導致病毒突變,產生“免疫逃逸”。
真相:
“免疫逃逸”指的是病原體或腫瘤通過不同機制拮抗、阻斷和抑制機體的免疫應答。“免疫逃逸”在理論上雖然有可能發生,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該背的黑鍋。
新冠病毒的各種變異株,在疫苗大規模接種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并出現了更具傳染性的變種。即使沒有疫苗,病毒感染人體之后,免疫系統也會自己產生對病毒的免疫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會導致變異株的出現。
另一方面,“病毒增加幾個突變,就可以抵抗抗體”也是不現實的。在設計各種疫苗的時候,研究者普遍選擇了新冠病毒的整個刺突蛋白甚至滅活病毒整體,就是為了疫苗可以刺激人體產生針對病毒各個部分的多種抗體,這些疫苗在病毒變異的情況下也不會馬上就失去作用。
反之,如果接種者寥寥、疫病傳播持高不下,病毒才會有更多機會發生突變。真正能解決新冠肺炎疫情的辦法還是盡快給大規模人群接種疫苗,減少病毒演化和變異的空間。
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會頻繁掉線
流言:
車載北斗定位頻繁掉線,“北斗系統”不靠譜。
真相:
北斗定位儀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系統”)并非同一概念。北斗系統是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而市場上所謂的“北斗產品”,往往只是某一企業的產品,并不能代表北斗系統。北斗系統具有釋放出導航定位等能力,但具體如何去使用,則由第三方軟件或硬件,也就是“北斗產品”來實現。假設北斗系統的衛星信號傳輸真的出現了中斷,其引發的也將是大規模的設備失靈,絕不可能是一兩臺設備的故障。
正因為北斗系統的名頭響、口碑好,老百姓十分關注,利用“北斗”的高科技名頭忽悠的現象才時有發生。對于有些商家借北斗系統之名行炒作之實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糾正,這既是對行業的規范,更是對北斗系統的呵護。
3.人為活動是北京爆發沙塵暴的罪魁禍首
流言:
人為活動是北京爆發沙塵暴的罪魁禍首。從金代到清代,由于人們砍伐西山的森林,建造宮殿,導致北京被沙塵暴困擾了800年。
真相:
沙塵暴是一種特殊的天氣類型,它的發生與變化具有自己的規律性,其發生的頻率和發生的強度,與降水有關,與溫度有關,更與春季的天氣系統活動有關。現代沙塵天氣的研究表明,揚沙和沙塵暴天氣的發生,一般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足夠強勁持久的風力,二是地表豐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塵。沙塵暴的發生與人類活動確實有聯系,但不是決定性的。自然條件本身才是沙塵暴發生的決定因素,人類活動只是起到加強或減弱沙塵暴的作用。
北京地區沙塵暴的發生,不僅僅是從元大都以來800年間的事情,而是一直存在于整個歷史時期的。明清時期華北地區沙塵暴的出現頻率,并沒有表現出隨人類活動增強,其發生數量越來越多,活動強度越來越大的特點,而是表現為準周期的振蕩。沙塵暴變化序列與華北同期春、冬季溫度的變化存在很顯著的負相關,同時也與華北地區的降水序列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也就是說,如果降水量較多,地表土層濕潤,沙塵附著性強,不易揚起,沙塵暴將減弱;如果降水量較少,地表土層干燥,沙塵附著性弱,容易隨風飄移,沙塵暴將增強。
4.喝純凈水會導致骨質疏松
流言:
純凈水中缺乏滋養人體的“生命離子”,常喝這種水會導致離子流失,造成體液越來越酸,并導致骨質疏松、軟骨病等。
真相:
飲用純凈水不會導致骨質疏松、軟骨病。純凈水是用反滲透或蒸餾的方式制備的、去除絕大多數雜質的水。經過處理后,純凈水中鈣、鎂、鉀、鈉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顯著減少,但并非不含任何微量元素。
人體體液正常的pH值在7.35到7.45之間,盡管機體在不斷產生和攝取酸堿度不同的物質,但是體液的pH值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純凈水屬中性或弱酸性,經過人體胃液調和、腸道吸收,并不會改變臟器或其他組織的pH值。因此,對人體來說,喝純凈水并不會讓體液“越來越酸”。
純凈水也不會導致骨質疏松和軟骨病。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其體液重量約為36-42公斤,而他一天的飲水量通常不超過2升。這樣的飲水量對其體內的鈣離子濃度沒有影響,導致人體鈣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年齡、激素水平和膳食攝入等。
此外,軟骨病的發病原因為維生素D攝入不足、體內鈣含量過低、日光照射不足等。人體攝入鈣、鎂等元素的主要途徑是日常飲食,而非飲水。
5.新冠疫苗保護期僅半年
流言:
新冠疫苗保護期只有半年,半年后還要再打。
真相:
目前只有半年的數據,不是“只能保護半年”。國家衛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過接種者抗體水平監測,疫苗有效期大概是6個月以上。這是目前監測到的抗體水平時間,不代表免疫只有這些時間。而且,抗體也不是衡量保護的唯一指標。
人類接觸新冠病毒才一年多,新冠疫苗問世的時間就更短了。所以,目前關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續觀察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臨床評價指導原則(試行)》要求,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個月的保護時間。而針對率先接種疫苗者的研究發現,接種者目前已經獲得了9個月的抗體監測數據。專家們也在繼續加強監測,更長期的保護效果,需要進一步觀察。
6.打了新冠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檢測了
流言:
新冠疫苗接種后產生的保護效果非常好,所以只要出示接種證明,就不用再做核酸檢測了,肯定沒問題。
真相: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根據前期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研究,接種第二劑疫苗約兩周后,接種人群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不過,新冠疫苗接種證明不能替代核酸檢測報告。
疾控中心介紹,接種新冠疫苗后,極少數受種者仍可能出現核酸檢測陽性或發病。原因包括:全程接種疫苗后,個別受種者因免疫失敗而未獲得有效保護,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疫苗接種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保護效果,如果這段時間內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處于疾病潛伏期的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即使接種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檢出核酸陽性或發病。疾控中心提醒,這部分人群有可能成為傳染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進行核酸篩查時,新冠疫苗接種證明不能替代核酸檢測報告,市民仍需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核酸檢測。
7.過敏體質肯定不能打新冠疫苗
流言:
有的人是過敏體質,因此特別不愿意接種新冠疫苗,因為疫苗會誘發強烈過敏反應。
真相:
很多人都關心“過敏體質”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中,接種禁忌里有兩條和“過敏”有關。一個是對疫苗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生產工藝中使用的物質過敏者,或以前接種同類疫苗時出現過敏者;第二個是既往發生過疫苗嚴重過敏反應者。那么,現在花粉過敏、抗生素過敏的人群不在少數,他們到底能不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呢?
目前這個疫苗里不含抗生素,因此抗生素過敏是不作為接種禁忌的。對于一般的過敏,比方說有些人是過敏性鼻炎,有一些人可能是花粉過敏,因為這些跟疫苗成分沒有直接的關系,所謂的過敏體質,不是一個疫苗的接種禁忌。真正疫苗過敏的比例,其實并不是很高,比較常見的是一些過敏性皮疹,這些過敏可能一下子就過去,很快就恢復了。稍微嚴重的一點,就是過敏性休克,這種情況的發生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是百萬分之一以下。
因為非常嚴重的過敏,都是在接種完疫苗之后15分鐘左右發生,所以需要在接種點待夠30分鐘。萬一發生相對比較嚴重的反應,像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接種點都可以及時進行救治,避免發生意外。(記者 張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