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穴市武穴街道龍潭社區位于中心城區,轄區面積0.43平方公里,共有53小區,居民3963戶10683人。近兩年來,該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功能,引導398名下沉黨員以“六紅治理”為載體,不斷激發業主委員會和居民的自治活力,打造出了“六紅”治理、“三心三室”的黨建品牌。
黨建為領,建設專業化紅色隊伍促治理有章
在武穴街道黨工委的直接領導下,龍潭社區充分發揮各小區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三化”即社區工作職業化、下沉黨員常態化、志愿隊伍社會化推動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有機統一。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等工作優勢,發揮居規民約、居民公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的作用,搭建起結對共建、交叉任職、人才聯育、活動共聯平臺,有效整合各類治理資源,消減“合作行動困境”推動黨委、政府帶動和協同共治雙向發力。注重發揮黨組織權威,理順“針”“線”關系,“串”起社區、共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與資源,形成條塊結合的共治合力,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久規范運行。

清單為基,構筑區域化紅色聯盟繪就同心圓
針對基層黨組織力量分散、服務單溝通不暢等難題,龍潭社區黨委不斷拓展區域化黨建工作覆蓋領域,逐步探索龍潭黨建“聯通合融”新模式,區域相“聯”、聯后能“通”、通則能“合”、合而能“融”,形成心往一處想、話往一處說、勁往一處使、智往一處匯、事往一起做的“紅色聯盟”黨建新格局。以區域聯動、齊抓共管、上下聯通、合心合力、 供需聯融、共建共享將轄區黨建、教育、文化、體育、場地、資金等“資源”進行匯集整合,形成區域“資源清單”。此外還根據社區治理需要,上門入戶摸排居民需求,傾聽群眾心聲,形成精準“需求清單”。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組織下沉機關單位、黨員和小區支部、居民代表對接,將“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內容進行有機銜接,實現“供需對接”零距離,實現服務內容精準化、服務效果明顯化,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商定形成干群同心“共建清單”。打造區域化黨建共同體。
平臺為載,做實全實化紅色教育筑思想基礎
通過以各小區紅色驛站、黨員生活館、群眾讀書角、農家書屋等為載體,緊扣時代主旋律,以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重走紅色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船領航重溫革命主題,學黨史,溫黨史、知黨史。依托“學習強國”“黃岡黨旗紅”“港城先鋒”等紅色平臺開展線上大學習。線下以轄區紅色資源樊登讀書會、安妮花閱讀館等社會資源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造了專門化紅色黨課教師隊伍以重走長征路、追尋先烈足跡牢記革命先烈創立新中國的艱辛。

組織為補,打造多元化紅色服務構架連心橋
圍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四個主方向,著力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筑牢基層黨建基礎,全面提高為民服務“軟實力”。延伸組織觸角,拓展覆蓋面,借助現有社區小區綜合支部,強化小區支部作用,確保黨的聲音傳到社區最末端。積極構建區域大黨建格局,與轄區新華書店、龍潭幼兒園、湖北愛心社、廣濟幫幫團、恒大愛心家園、楚天公益協同共建,進一步推動形成整體的服務效應。
四全為底,創優規范化紅色保障夯實紅堡壘
為實現基層黨組織整體提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保證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落細落實。構建全領域統籌、全覆蓋推進、全方位引領的大黨建格局,社區大黨委以黨建引領、凝聚力量、共治善治為理念,采取五級組織架構工作模式,在轄區范圍內建立分級管理,實現基層治理“一戰通”為基層社區治理開啟“無縫隙、全覆蓋”式共建網絡全覆蓋。針對轄區黨員隊伍規模大、分布廣、流動性強給基層黨建工作帶來的現實挑戰,社區搭建“龍潭黨建”信息平臺,通過把組織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推動黨建工作線上線下相互融合促進,推動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提升,讓組織引領更有“形”。

精神為引,倡導核心化紅色價值弘揚新文明
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通過對接居民需求轉變服務方式,變“群眾上門”為“干部下沉”。始終把居民的日常“小事”當成社區的頭等“大事”來抓,社區干部主動深入各居民小區,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行動不便等群體開展訴求代辦服務900余人次。同時積極對接管理需求拓展服務領域,變“管理為主”為“服務優先”。開辦溫馨黨建服務室和兒童樂園分擔上班族和務工族贍老育幼壓力,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