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爺爺如果健在的話,應該是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了。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因為他在我爸爸5歲時就去世了,所以甚至連爸爸對他的印象也很模糊。但自打我記事時,爸爸就告訴我,爺爺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兵戰士,他是一位英雄,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懷念。
爺爺留下的遺物并不多,只有一張老照片,一張志愿軍士兵證,一張軍人轉業證,還有記錄著屢獲戰功的榮譽證書。這些珍貴的證書印證著他不平凡的一生。我雖然未曾見過爺爺,但是從他那張早已泛黃的黑白登記照中,依稀能看到爺爺那堅定的眼神,英氣勃發的臉龐;還有那張志愿兵證,上面寫的全是朝鮮文;軍人轉業證中,記錄著爺爺走下朝鮮戰場后,又成為一名援藏軍人的從軍履歷。
小時候,我經常聽爸爸提起爺爺的英勇事跡。我的爺爺名叫嚴道榮,出生于1932年。1952年,年僅20歲的爺爺跨過鴨綠江,走上朝鮮戰場。爺爺成為了16軍高炮團的一名戰士,任務就是用炮火防御打擊美方的轟炸機。不打仗時,爺爺和戰友們開挖地道,使多條干線、支線與道口、井口、屋頂相通,能打能放,能攻能守,使美國侵略者吃了不少虧。就這樣,爺爺在朝鮮戰場上一待就是6年,直到1958年才走下戰場。

嚴道榮(家屬供圖)
在戰斗過程中,爺爺曾經受過傷,加之從小體弱,朝鮮戰爭結束后,爺爺轉業回了四川,本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但他又響應號召積極援藏,成為了青藏高原上的一名運輸隊連長。援藏的20年多的時間里,爺爺一直以另一種方式默默地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在工作中,他堅持發揚雷鋒精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提起爺爺,沒人不豎大拇指,既是為他英勇的從軍經歷,更因為他的奉獻精神。
1979年,常年奔波在川藏線的爺爺積勞成疾,患上白血病去世了。這一年他47歲,而我的爸爸那年5歲。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一部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恢弘大劇《跨過鴨綠江》,劇中的英雄人物和戰斗故事深深感染著我,我透過熒屏仿佛看到了無數個像爺爺那樣的戰士在戰場上英勇作戰。他們那代人,不僅有著堅定的信念,鋼鐵般的意志,也最了解和平的可貴,他們在烈火中燃燒青春,譜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爺爺就是人民中的一員,他們用青春熱血拼搏、用生命保家衛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雖然爺爺已離我遠去,但是爺爺的事跡早已深入我心,轉化為激勵我努力前進的正能量。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我想對爺爺說:“爺爺,您永遠是我的驕傲,我永遠為您自豪!您未完成的夢想,就放心地交給我們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