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岸區師生開展“圖繪百年、話說百年、歌詠百年、詩誦百年”系列黨史學習教育。

武漢市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推進會在漢陽召開,武漢首部完整的校園紅色教育資源圖譜現場發布。

武昌區教育系統舉辦“歌聲中的黨史”紅色歌曲大賽,來自全區13所中小學的師生共慶建黨百年。

硚口區青少年“五有五藝”文化節開幕,來自46所學校的師生“唱響漢江灣”,共慶建黨百年,網絡在線直播吸引近40萬網友圍觀。

江夏區明熙小學啟動“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學雷鋒活動。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武漢市教育系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著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武漢教育實際,大力實施“紅色基因工程”,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創新機制——
專家引領+市區校三級聯動
4月6日,武漢市舉行中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研討會,全市240余名中小學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學校負責人、教研室主任等,在武漢十一崇仁初級中學同上一節思政課。
“讓我們穿越到過去,來看看方志敏眼中可愛的中國是什么樣的。”研討會上,華中科技大學附中思政教師徐風上了一節公開課,用回望百年歷程、對話百年理想、見證百年夢想三個環節,帶領初二學生們穿梭百年黨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思政教師吳文君,也講述了她通過帶領學生走進紅色遺跡、敬讀烈士家書等方式,給學生上黨史課的經驗。
武漢市教科院中學教研室教研員范莉說,好的黨史教育能讓學生在感動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在學生心中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立足思政課教學的主陣地、當黨史教育的排頭兵,是全市思政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著力構建兩個機制——一是專家引領機制,二是市區校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我們特別注重發揮好專家的引領帶動作用,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之初就從全市遴選了由思政、歷史學科教研員、特級教師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就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專項研究。依托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制定了《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指導意見》《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路線圖》,召開了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研討會,做好全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的頂層設計。”
同時,武漢市教育局抓好統籌協調和系統推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學校、教師的首創精神,在活動組織實施、課堂呈現方式、區校特色品牌打造方面,鼓勵各區和各級各類學校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模式。
6月18日,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教育局主辦“同上一堂思政課——信仰的力量”展示活動舉行,來自武漢市大中小學的4位教師將百年武漢黨史融入課堂,搬上舞臺,近200名師生代表現場觀摩這節特殊的思政課。
現場展示圍繞“信仰的力量”主題,以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軸,梳理武漢在黨的百年歷史中的高光時刻和表現。一幕幕“沉浸式”學習畫面,形成一道流動的紅色黨史教育風景線,讓思政課更加鮮活生動,入腦入心。
近年來,武漢緊緊抓住青少年“拔節孕穗期”關鍵階段,充分發揮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作用,連續3年創新開展“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陸續推出“紅色故事進校園”“戰疫青年說”和“信仰的力量”等主題活動,在全市產生強烈反響。今年,武漢按照“五個一”(出版一本教材、發布一個圖譜、組織一次思政課教案評比、舉辦一次現場展示、開展一項活動)思路,繼續大力推進“同上一節思政課”。本次“同上一堂思政課——信仰的力量”展示活動后續將在學習強國等多平臺推送。
把握規律——
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青少年是中小學黨史教育的主體,思政、歷史等教師是黨史教育的主力軍。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要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史學習教育不能“大水漫灌”,要“精準滴灌”,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形成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黨史教育目標內容路徑體系。
《祖國,感謝您》《少年中國說》……3月30日,在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小學東方雅園分校,學生和家長們走進朗讀亭,成為“紅色朗讀者”。
“被你點亮的心燈,要用燃燒的生命,照亮紅色的中國。”戴好耳麥,調整好話筒,四(1)班學生李運強和父親李向陽一起誦讀詩歌《七月的天空》。李向陽是一名退伍軍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從事志愿服務,在一線堅守兩個多月。“我要向爸爸看齊。”受父親影響,李運強小小年紀就立下參軍的志向。“這是第一次這么正式地表白祖國,讓人感觸頗深。”李向陽說。
“沒想到家長和孩子的積極性這么高,一下午把朗讀亭幾乎錄到快沒電。”學校教師許鸝鸝說,四(1)班學生容天宇的父親容磊,還原創了一首詩歌《百年奮斗 初心彌堅》,獻禮建黨百年華誕。
中小學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黨史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題中之義,因此黨史教育也同樣遵循德育規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是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過程,也是學生內部思想矛盾轉化的過程。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注重以活動為載體,把主體性和主導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創設黨史教育情境,重視感悟反思,重視道德踐履,讓學生思想得到凈化,靈魂得到洗禮。
5月27日,武漢市硚口區青少年“五有五藝”文化節開幕,來自46所學校的師生“唱響漢江灣”,共慶建黨百年華誕,歡度“六一”兒童節,網絡在線直播吸引近40萬網友圍觀。
此次文化節面向硚口全區青少年,7個園區圍繞“永遠跟黨走”主題,運用信息手段再現黨在百年歷程中的重要情境,以闖關的形式,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互動游戲、非遺參觀、勞動體驗中學習黨史知識。“我二年級開始學編程,三年級加入STEAM社團。”井岡山小學學生汪子寒雖然才10歲,卻是一個綠幕電影制作高手。從拍攝、制作到打印,短短幾分鐘,一張紅星閃閃的合成照片,就送到了師生手中。
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要尊重教育教學基本規律,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融匯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中。“我們除了組織編輯具有武漢特點的紅色教育地方讀本,思想政治、歷史等學科開設黨史專題教育課,其他學科加強黨史教育學科滲透外,還注重把黨史內容融入到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學生社團等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等方方面面。”
獻上一個隊禮,致敬戍邊英雄。3月29日,清明節來臨之際,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3000余名學生,重溫英雄事跡,寫下心愿卡,表達對英烈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在前去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英勇犧牲……”五(2)中隊的楊晨旭同學,在國旗下深情講述五位戍邊英雄的英雄事跡。
“是你們無畏的付出,讓我們幸福坐在教室里安心上課。”“我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就不會有人因戰爭而犧牲。”在班隊會上,同學們紛紛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心愿,并用畫筆制作精美的手抄報,一筆一畫勾勒出心中對英雄的崇敬。“我們會傳承你們的精神,爭做你們的接班人,將你們的精神發揚光大。”五(2)班同學羅博洋說。
豐富形式——
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不僅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讓黨史教育進課程、進課堂,形成系統科學的黨史教育專題,同時抓好校園育人文化這一重要陣地,鼓勵學校開展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營造黨史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形成教育合力。
4月6日,金色的楊泗港長江大橋像往常一樣,聯通兩岸,車輛在橋面穿行;江畔橋邊,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晴川實驗小學的校園里,100個關鍵詞成為聯通歷史與當下的橋梁,讓師生在黨史中汲取奔向未來的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午8時許,通過學校廣播臺,黨員教師高世紅娓娓道來,向600余名師生講述這句話的由來。
“每天5分鐘,用一個個關鍵詞,打造浸潤式黨史教育氛圍。”學校校長尤竹青介紹,100個關鍵詞均由黨員教師們從人民日報出版社發行的《百年黨史關鍵詞》中摘取而來,涵蓋黨的理論創新、政策方針以及重要事件等方面內容。
講故事、看視頻、發評論……4月19日,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開展黨史進課堂教研活動,思政教師運用網絡及多媒體方式,讓黨史教育課堂“潮”起來。
“這是我曾祖父最珍愛的一枚勛章。”講臺上,當該校學生王儷潔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枚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時,學生自發起立,掌聲不斷。
這是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思政教師郭琦課堂上的一幕。現場,同學們一邊傾聽老師的講解,一邊通過智慧平臺系統與其他同學實時交流。
5月31日,武漢市民族文化進校園推進會在硚口區紅旗村小學舉行。會上,紅旗村小學現場連線新疆博樂一小,與少數民族學生同上一節思政課。同時,中南民族大學博物館“走進”紅旗村小學,助推民族文化進校園。
同一天,武漢市武昌區教育系統“歌聲中的黨史”紅色歌曲大賽在武漢糧道街中學積玉橋校區舉行,來自全區13所中小學的師生共慶建黨百年華誕,歡度“六一”兒童節,網絡直播吸引10余萬網友在線觀看。
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市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小學、初中)、思想政治(高中)和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挖掘相關學科中蘊含的黨史教育資源,將加強黨史學習教育體現在大中小學各學段、全學科,實現全覆蓋、貫穿全過程。結合武漢抗疫斗爭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抗疫鮮活案例融入黨史學習教育,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比如漢陽區開展的“抗疫英雄進校園”活動,有“最美身邊抗疫人”尋訪、“童眼看抗疫”故事講演等活動,把戰疫、戰洪、戰貧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具體、鮮明、生動的教材。
5月14日,“中國好人”、全國公安二級英模沈勝文與江岸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一起,通過現場宣講、錄播回放的方式,為全區10萬余名中小學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信仰的力量。
“他是我從警道路上的引路人。”江岸區公安分局百步亭派出所民警胡康培回憶,2020年疫情期間,“師父”沈勝文作為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主動請纓,開著私家車轉運“四類人員”。“有的患者腿腳不便,住在7層高的步梯房里,他背起患者就往樓下奔,有的患者癥狀嚴重,不停地咳嗽,連家屬都不敢靠近,他面無懼色,把患者送到指定治療點,通宵達旦,片刻不歇。”450余名江岸教育系統黨員及教師代表,聆聽沈勝文先進事跡后,無不為之感動。
此外,武漢全市中小學把校內外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發揮好革命遺址遺存、紀念場館等的宣傳教育功能。5月17日,武漢市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推進會在漢陽召開,武漢首部完整的校園紅色教育資源圖譜現場發布。
“用教育人的工作成色,為孩子們的成長打下深紅底色。”武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李超表示,立德樹人要解決的問題,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任務要解決的問題,是高度一致的,武漢市各中小學將結合各校特色,以及學生成長規律,創新方式,發揮首創精神,將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
文圖:鄒永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