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舉國上下為之歡騰,共同見證這一偉大時刻。此前,蘇州各地通過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回顧這座千年古城在黨的領導下發生的滄桑巨變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昂揚奮進新時代和開啟新征程的豪情,凝聚起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美窗口”的強大精神力量。
回顧光榮歷程 砥礪初心使命
展現輝煌巨變的文藝演出、美輪美奐的燈光秀表演、內容詳實的紅色主題巡展,還有唱響紅色旋律的主題快閃……蘇州各地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組織開展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慶祝活動,回顧光榮歷程,砥礪初心使命。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6月29日,蘇州工業園區黨員干部在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前,整裝肅立、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用錚錚誓詞宣示著對黨的堅定信念和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回首來時路,從1929年中共店員黨支部在唯亭成立,到1994年園區黨工委在金雞湖畔小白樓誕生;從1996年成立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個國企黨組織,到第一個學校黨組織、第一個外企黨組織、第一個城市社區黨組織、第一個“走出去”項目黨組織……蘇州工業園區在開發建設的每一個關鍵時期,都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林小明說:“這一段輝煌的奮斗史展示了園區廣大黨員身體力行、無私奉獻,以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在園區大地上留下一個又一個滾燙的紅色印記。”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6月29日,伴隨著悠揚的小提琴,在蘇州軌道交通5號線太湖香山站內,低沉且有力量的演唱回蕩在整個候車廳。現場周圍,“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教職工、一線黨員、學生、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的身影涌現出來,他們手里揮動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和著現場旋律歌唱,一起唱響主題快閃《長江之歌》。“我在黨的關懷與培養下成長,從苦難中走來,在幸福中感悟,能成為共產黨員是我的榮光。這枚紀念章是對我的肯定,也是鞭策。”88歲高齡的老黨員陳革新獲得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難掩心中的激動:“跟黨走,是我這輩子最無悔的選擇!”
6月27日,一場電影海報與百年征程交相輝映、紅色經典與時代崢嶸交織激蕩的“文化大戲”,在“全國第一縣”昆山上演。《共和國之旗》《拼搏》等紅色電影海報與“昆山黨史”展板相互映襯,將一個艱苦創業、砥礪奮進的奮斗圖卷徐徐展開,讓“昆山之路”在新時代展現了新魅力。“紅色電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聚焦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偉大成就、典型人物及動人故事,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是紅色資源中一道獨特風景。而昆山的成就,就是中國共產黨偉大歷程的一個生動縮影。”昆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雪華如是說。
從《光輝的歲月》的昂揚斗志,到《萬泉河水》的團結前行;從《奔騰大運河》的慷慨激昂,到《悲愴的黎明》的蕩氣回腸;從《壯闊姑蘇潮》的自信豪邁,到《我的祖國》的氣勢磅礴。6月25日,姑蘇區舉行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音樂黨課“百年正風華,時代鑄姑蘇”交響詩歌朗誦音樂會,帶領現場觀眾在樂聲中走進歷史,重溫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奮斗精神,追尋姑蘇古城2500多年來的發展足跡。整場演出集藝術性、觀賞性、教育性于一體,讓觀眾在紅色旋律中接受了一次“沉浸式”的黨史學習教育。
喝彩巨大成就 堅定發展自信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中國成立后,蘇州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農轉工”“內轉外”“量轉質”的歷史性跨越。去年,蘇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萬億元新臺階、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3億元、位居全國第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萬億元、增長4%,穩居全國前三;進出口總額達3223.5億美元、位居全國第四,其中出口位居全國第三;實際使用外資達55.4億美元、增長20%。蘇州的滄桑巨變讓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深受震撼、倍感自豪,極大地增強了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6月29日,蘇州高新區為36名老軍人黨員代表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份紀念章,是對我們老軍人黨員的關懷與勉勵,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94歲的老黨員施光禮熱淚盈眶。施光禮于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曾擔任空軍飛行中隊長、大隊長、團長、副師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解放獎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勛榮譽章;榮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一路走來,施光禮功勛累累。“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團結一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施光禮難掩心中的激動,“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我為我是其中的一分子而自豪!”
“衣服有人洗,吃有吃的,用有票子,日子從來沒過像今天這么好過,共產黨最好了!”前不久,家住在吳中區甪直鎮澄東村的百歲老人王海泉過了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生日。他看到吳中區民政局送來的百歲生日蛋糕,笑得合不攏嘴。這是吳中區組織“與黨同齡 同心同行 與黨共慶生”活動,通過走訪慰問8位百歲老人,送上蛋糕與祝福,并用鏡頭記錄了他們的幸福生活。王海泉便是其中一位。他拉著身邊的工作人員“顯擺”他的福氣流水賬:60歲的老人每年能領到800元的尊老金,70歲的有1000元,80歲的有1200元,90歲的有1500元,尊老金慢慢地漲,腰包就越來越鼓!“現在生活條件非常好,日子過得蠻舒服的,吃完白相,樣樣都順。全靠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哪來這么好的日子!”
從1926年金村園茂里播下紅色的種子,到1949年沙洲全境插遍紅色的旗幟;從1962年建縣打下發展根基,到1986年撤縣建市拉開跨越趕超的大幕,再到進入新時代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張家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一路披荊斬棘、一路爭先率先,實現了從蘇南“邊角料”到全國“明星城”的精彩蝶變,書寫了“偉大理論的成功實踐”,取得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的100年,是艱苦奮斗、發奮圖強的100年,也是經受挑戰、風雨無阻的100年。”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說,100年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昭示著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不可能建設和發展新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昂揚奮進姿態 打造“最美窗口”
100年,既是一座豐碑,也是新的起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蘇州作為探路者、先行軍,將全面貫徹落實 “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加快建設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把“可以勾畫”的目標真實展現出來,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美窗口”。
6月30日,相城區黨員干部赴度假區(陽澄湖鎮),瞻仰張家浜戰斗紀念碑,追思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在場黨員干部聆聽了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接受了生動的黨性教育,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在相城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無數革命先驅播下了紅色的種子,讓我們有了源源不竭的前進力量。”相城區委書記、區長季晶說,相城要不斷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全區黨員干部把黨史學習中激發出來的愛黨愛國熱情、干事創業激情轉化為真抓實干、緊抓快干的具體行動,凝聚起推動相城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為加快打造“國際化城區”“未來蘇州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6月30日,太倉59個蘇州重點項目、151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100%開工,拼出了重點項目“雙百”開工的“太倉速度”,交出了舉全市之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的“太倉答卷”,以實際行動、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太倉市委書記、市長汪香元說,太倉緊扣“兩爭一前列”使命擔當,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發揮重點項目“強引擎”和“硬支撐”作用,一手抓開工建設,一手抓有效投入,重點項目量質并舉、速效同增,全力拼出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不斷提振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6月29日, 吳江東太湖畔星光璀璨,蘇州灣總部樓宇交相輝映,演繹建黨偉業、偉大復興、黨的光輝、軍民筑夢、歌唱祖國五大篇章,共同致敬共產黨人曾經的堅守與付出。“這場燈光秀既是以一場華麗的光影盛宴向建黨百年獻禮,更是通過展示吳江城市建設的豐碩成果,全面激發奮進‘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吳江區副區長錢宇說,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最強風口”,吳江黨員干部們將繼續深入踐行“滬蘇同城化”發展路徑,聚焦人民群眾需求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為加快展現“創新湖區”“樂居之城”和“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范”的現實模樣而不懈奮斗,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發展建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6月24日,經過兩年多的改陳布展后,常熟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3500平方米的展廳內,存放著抗戰時期蘇南東路地區的758件革命歷史資料,包含照片、證件、信函、書籍、手稿、遺物、紀念章、印章、視頻等。豐富的內容與新穎的形式,真實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南人民頑強抗日的歷史史實,體現了黨和人民群眾“黨群一心,團結奮斗”的軍民魚水深情。“黨史中蘊含著寶貴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為我們干事創業、攻堅克難提供了豐厚滋養。”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說,常熟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黨史這座“精神寶庫”轉化為初心使命的思想源泉,在“美麗常熟”建設的新征程上凝聚更加強大的奮進力量。
新征程的號角已然吹響,蘇州廣大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無窮的力量,以更堅定的信念、更豐沛的激情,踏上了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美窗口”的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