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輿情分析師盧霜 陳晨
7月17日以來,河南多地出現暴雨,引發內澇、山洪等災害。20日晚,微博熱搜榜幾乎都被“暴雨”相關新聞霸屏,網友心系河南民眾的最新情況。截至7月22日14:30,#河南暴雨#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48.5億,討論747.3萬。#河南暴雨救援#話題閱讀量34.8億,討論833萬。據荊楚網大數據輿情系統監測顯示,全網相關信息達2733.76萬條。
聚焦:愛心助力救援
現階段,全國網友均積極關注河南暴雨相關動態,愛心助力成為輿論場主旋律,主要關切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八方馳援暖人心。人民日報報道,應急管理部第一時間啟動消防救援隊伍跨區域增援預案。網友紛紛留言希望能捐款,前往一線做志愿者,以實際行動幫助河南人民。“熱干面為胡辣湯加油!凌晨湖北365名消防指戰員增援河南”“風雨面前一起扛!有你們,河南一定中!”等文章獲得廣泛轉發。《河南暴雨24小時后,這個群聊刷屏了》文章生動展現了各方對河南的馳援。河南也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汶川大地震中積極貢獻力量,網友評價“河南沒有輸過任何一場民族大義”。
互聯網助力救援。“河南暴雨緊急求助通道開啟”“全省救援電話匯總”“擴散一則河南暴雨救助信息”“河南挺住!最新汛情匯總!全省救援電話和逃生自救指南,緊急擴散”“河南暴雨,普通人可以做什么”“央視新聞河南暴雨緊急互助平臺持續開通”等文章自發引發網友傳播擴散,希望在線為河南人民提供一些助力。愛心企業紛紛利用平臺優勢盡可能提供幫助,“騰訊捐贈1億元,緊急馳援河南”“抖音開通河南暴雨互助通道”。
此外,網友也積極助力官方辟謠,避免不實信息為災情添亂。“千萬別信!關于河南暴雨,這8個消息都是假的!”“鄭州常莊水庫爆破決堤?河南省公安廳辟謠”“辟謠!‘鄭州進入災難一級戰備’不實”等內容引發關注。
極端天氣形成原因引發聚焦。輿論高度聚焦造成極端天氣的原因,“河南暴雨為何這么猛?還要下多久? 專家都解答了”“河南鄭州的這場超特大暴雨,和大臺風煙花密切相關”等內容引發關注。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寧表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分別穩定維持在日本海和我國西北地區,阻擋了上游系統移動,導致西風帶低值系統在華北、黃淮地區長時間維持。受深厚的東風急流及穩定的低渦切變影響,配合河南省太行山區、伏牛山區特殊地形對偏東氣流的強輻合抬升效應,使得強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區穩定少動,造成了河南省長時間降水。
關注受災情況祈禱平安。河南強降雨致航空鐵路等交通受廣泛影響。7月21日上午,載約735人列車停靠鄭州附近,封面新聞等媒體報道鄭州地鐵被困者經歷,網友紛紛祈禱平安。
建言:加強風險預警
除了關注災情動態,圍繞此次暴雨,網友思考和探討的內容則包括應急管理、氣象預警等多方面:
完善城市排水系統,加強自救知識普及。不少網友認為,應加強城市地下排水系統規劃和設計,完善應急救援預警系統,建設災難時刻的應急通信系統和設備。此外,全國各地其他地區均應增強群眾自救意識和遇險自救常識,防患于未然。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尤其應該充分考慮暴雨等極端天氣帶來的多方風險及影響。
城市地鐵應急管理應更靈活。鄭州暴雨過后部分乘客曾被困地鐵,引發輿論對地鐵應急管理的討論,認為應及時停運以及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北京師范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強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地鐵可以設置熔斷機制,確定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不再繼續運行。地鐵是否需要停運,現在的機制下決策周期太長,不能什么事情都等到高層管理者去拍板決定。
加強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原所長程曉陶指出,氣象部門連續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預警——紅色預警,但問題在于,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如“預警之后,怎樣的情況要停工停產?應該怎么協調各部門?怎樣調度各種救災資源?對應要采取的真正應急行動是什么?”等問題應更加明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