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輿情分析師 潘頔
日前,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針對直播、短視頻平臺涉未成年人問題,明確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嚴肅查處炒作“網紅兒童”行為等。消息一出,引發媒體、自媒體轉發跟評,新浪微博話題#嚴禁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閱讀量達2.6億次,跟評達1.5萬次。
網友多角度解讀
梳理發現,網友對未成年人直播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由來已久,紛紛對此表示認可和支持,主要觀點包括:
“立規矩”正當其時。在各大視頻、直播平臺,擁有百萬、上千萬粉絲的“兒童網紅”不乏其人,一些“兒童網紅”比成年人更具有吸金能力。有網友認為,直播出鏡作為一種文娛活動被過度商業化,為直播、短視頻平臺涉未成年人問題“立規矩”正當其時。
部分亂象產生不良影響。有觀點認為,直播行業具有進入門檻低、資金收益高、誘導性強等特點,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從事直播行業,容易養成一切向錢看齊的錯誤觀念。讓他們認為直播是一種可以輕松謀利的手段,從而建立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不能因一時收益,在最該努力的年紀放棄學習。北京青年報評論認為,一些家長和平臺受利益驅使,讓未成年人充當“兒童網紅”,甚至讓未成年人在直播過程中,傳播“少兒不宜”的內容,以此吸粉生財,嚴重摧殘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東方網評論認為未成年人在直播過程中一些違背公序良俗和主流價值觀的言行,必然對自身和收看直播的青少年價值觀帶來損害,也會使自己的價值觀逐漸走向歧途。
限制年齡更要整治違規內容。有網友認為,許多主播打著未成年人的名號,進行著各種擦邊球直播,敗壞社會風氣。美名其曰才藝表演,但部分視頻以丑為美,演著三觀不正的段子。有網友爆料,有未成年人靠直播在大城市買了一套房子,還在直播中曬自己高考成績如何爛,整個容、美個顏直播就能賺大錢,病態價值觀可能帶來不良示范。低俗的內容任何年齡都該禁止,應該多鼓勵有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直播和視頻。
加強監管并兼顧未成年權益引關注。有網友認為,直播本是件有趣的事情,如紅遍抖音的那個小女孩千雅,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同樣應該享有展示自我的權利。此外,一些偏遠山區的孩子上不起學,想靠直播才藝或者家鄉的美景帶來一些收入養家,有網友認為重點對出鏡低俗內容的監管,不應束縛青少年的思想。有網友呼吁公開舉報的渠道和方法。此外,網友建議加強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如是否可以探索檢察院根據違規舉報內容對相關監護人提起公益訴訟,起到震懾作用。
分析師點評
在直播產業興起的當下,未成年人加入直播大軍吸睛又危險。其中存在部分價值導向走偏問題,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分析發現,問題成因有多方面:有網友認為,現在兒童商業直播在一些地方已經形成完整作業鏈條,資本加持,利益驅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時,平臺自身的監管存在漏洞,國內許多直播平臺都不為16歲以下未成年人設置注冊通道,但一些小平臺上仍有未成年人出鏡直播,“青少年模式”未能建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墻讓家長也十分頭疼。
對此,建議平臺加強責任意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探索應對方案,加快推進“注冊實名認證+支付前人臉識別”雙認證系統,協助家長引導、控制未成年人直播軟件使用和打賞行為。此外,還應建立有效的網絡直播申報、審批制度,對審查通過的直播平臺在播內容進行實時播控和跟蹤管理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監管也必不可少。據了解,網信部門近期已經對部分網絡直播平臺進行了約談,責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處置相關違法違規信息和賬號,并對其進行了罰款處罰。期待這樣有力度的整治能形成常態化的監管手段,完善監管措施,建立網絡主播實名制及信息共享“黑名單”體系,加大對制作、傳播不良網絡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
當然,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第一監護人,對于孩子教育責無旁貸,平時宜對孩子投入更多關注,從小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唯有如此,才能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和家庭環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