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通訊員 王旭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創新,努力創作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
近日,兩年一屆的《長江文藝》雙年獎在漢揭曉,《成人記》等16件作品榮獲該獎,其中中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4部、散文3部、詩歌3組、評論2部。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評獎,湖北作家在五類獎項均有斬獲,共有6位作家作品獲獎,包括曹軍慶的中篇小說《會見日》、於可訓的散文《吳先生列傳》等,是獲獎最多的一次。
該文學獎是我省近年精心打造的全國文學品牌之一,本次評獎結果,體現出了湖北作家強勁的創作實力,也是我省作家近年來勤奮耕耘、爭創精品取得的最新成果。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5年來,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創作生產,先后推出了歌劇《天使日記》、話劇《一心向黨》《張富清》、京劇《在路上》《母親》《連心帶》、漢劇《黎明》、楚劇《大哥大嫂》《淬火》《向警予》《萬里茶道》、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黃梅戲《黨的女兒》、電視劇《海棠依舊》《功勛》、電影《古田軍號》《血戰湘江》、圖書《雪祭》《焰火》、廣播劇《今生無悔》、歌曲《堅信愛會贏》《武漢伢》《堅守》等一批具有荊楚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電視劇《海棠依舊》、電影《古田軍號》《血戰湘江》、圖書《雪祭》《焰火》、廣播劇《今生無悔》等6部作品獲第14屆、15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其他文藝作品摘得國家級各類文藝獎項百余項。
一批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在全國文藝舞臺奪目綻放,文藝鄂軍碩果累累,為邁向文化強省打下堅實基礎。
記錄偉大歷程 奮筆書寫時代
5年來,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緊扣時代脈搏,圍繞決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題,創作出了大量優秀作品。
今年2月,湖北作家陳應松的長篇小說、描寫江漢平原農民脫貧致富創業史的《天露灣》入圍全國文學好書當月榜。這是我省文藝工作者近年來記錄脫貧攻堅偉業、唱響鄉村振興幸福曲的最新力作之一。我省各文藝創作機構、演出院團、文藝工作者競相發力,用文藝記錄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全面脫貧的人間偉業,聚焦鄉村振興,展現荊楚美麗新農村。電影《青云之夢》、電視劇《花繁葉茂》、紀錄片《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種在屋頂上的長春花》、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黃梅戲《我的鄉村我的親》、襄陽花鼓戲《情醉清涼河》、山二黃現代戲《山茶花》等,均是其中的優秀之作。
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涌現出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身處主戰場的我省文藝工作者更是牢記使命,奮力作為,為時代編史,為英雄立傳,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講述感人故事。民族歌劇《天使日記》、話劇《逆行》、雜技劇《英雄之城》、大型紀錄片《武漢戰疫》《金銀潭實拍80天》、廣播劇《英雄的守護》《我的4天3夜》、歌曲《武漢伢》、散文集《戰“疫”書簡》等,無不以精湛的藝術、感人的再現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
弘揚紅色文化 講好湖北故事
湖北是紅色的沃土。5年來,我省文藝工作者深挖富礦、萃取題材,紅色題材文藝佳作爭相涌現。
京劇《連心帶》《母親》、話劇《一心向黨》、楚劇《淬火》《大將軍吳祿貞》《向警予》、荊州花鼓戲《紅荷》、黃梅戲《霜天紅燭》等講述荊楚大地上發生的革命故事,再現紅色歷史,彰顯愛國情懷;話劇《張富清》、報告文學《父親原本是英雄》以真實感人的藝術手法,講述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六十多年的傳奇;湖北省文聯2021年完成的湖北黨史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13組大型美術作品,大手筆呈現發生在湖北的重大歷史時刻。
在用足用好紅色資源的同時,我省文藝工作者還注重發揮荊楚文化特色,結合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發力創作,以一部部優秀的作品彰顯湖北特色、體現荊楚元素。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民族歌舞劇《古道茶人》中的土家民歌和舞蹈,描繪出美麗土家風情畫卷;荊州花鼓戲《紅荷》的布景舞美、對白唱腔,均洋溢著濃郁的江漢平原地方特色;山二黃《山茶花》則在繼承劇種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音樂手法和舞臺藝術,將國家級非遺“竹溪山二黃”劇種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藝鄂軍實力壯 守正創新鑄精品
據省文聯統計,2017年以來,我省文藝家共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等21項國家級重大獎項,共有8個項目或個人入選國家級文藝類重大工程及重點項目庫。
來自省作協的榜單則顯示,2017年以來,我省作家李修文、張執浩摘得魯迅文學獎,董宏猷、舒輝波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其中舒輝波蟬聯兩屆),田天、田蘋和徐曉華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此外,實力雄厚的湖北網絡作家群在全國異軍突起,每年的“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上,我省先后有匪我思存、吱吱、丁墨、貓膩、羅曉、郭怒等多位作家上榜。
一個個獎杯、一部部力作,是文藝鄂軍5年來守正創新、勤奮耕耘交出的出色答卷。
這份出色答卷,離不開黨的領導。湖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近5年來,我省制定出臺了《關于繁榮發展湖北文藝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湖北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的意見》《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湖北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實施意見》等,持續推進重點文藝門類精品創作,加大年輕人才培養力度。
勇攀高峰,永不停歇。今年以來,我省各級文聯、作協紛紛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 禮贊新時代”相關主題采風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大家紛紛表示,要持續深入基層,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推動湖北文藝創作向“高峰”邁進。
專家點評
在深厚基礎上守正創新奉獻佳作
湖北的文藝創作一直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近年來,湖北文藝工作者緊扣時代脈搏,感受時代律動,在創作中有新詮釋、新描繪,產生了大批優秀作品。
僅從文學方面,湖北作家勁頭十足,如池莉的《大樹小蟲》、陳應松的《森林沉默》《天露灣》、羅日新的《鋼的城》等作品,都散發出濃郁的本土文化氣息,也體現出追求史詩的博大胸懷。而近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學奇觀,則是湖北網絡文學作家群在全國的迅速崛起。
展望未來,令人充滿期待,相信文藝鄂軍一定能不斷守正創新,推出新作品、彰顯新風格、開創新天地,為人民群眾奉獻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樊星
典型案例
八旬劇作家趙瑞泰再出新作——
“創新是藝術創作的靈魂”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實習生 向豫祺
近日,講述湖北籍女革命家、新中國第一任監察部部長錢瑛故事的原創話劇《錢瑛》,在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正式開排,預計不久將立上舞臺。
該劇的編劇,是著名劇作家、武漢戲劇家協會原主席趙瑞泰。今年已80歲的他,以旺盛的激情投入創作,歷時半年,完成了自己的又一部最新劇作。
趙瑞泰,中國話劇金獅獎終身榮譽獎獲得者,曾任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武漢戲劇界的領軍人物。他從事戲劇工作60余年,曾創作話劇《張之洞》《春夏秋冬》《董必武》等20多部、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偉大的母親》等200余部(集),屢屢摘得國家級大獎。
退休后,趙瑞泰依然保持著飽滿的寫作激情,筆耕不輟,佳作迭出,其勤奮和高產令同行贊嘆。
去年,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在漢舉行,全國31部入選優秀劇目中,東道主武漢入選的3部作品話劇《逆行》、京劇《母親》和楚劇《向警予》,均由趙瑞泰擔任編劇。
話劇《逆行》,是他在2020年親歷武漢抗疫后寫就的感人作品。當年9月,《逆行》經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創排后在漢首演,兩年來已在全國演出百余場,催人淚下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
京劇《母親》不僅在第四屆湖北藝術節上摘得楚天文華大獎,還入選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慶祝建黨百年全國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等。不久前,武漢京劇院又將《母親》引入小劇場,以沉浸互動式的演出帶給觀眾感動和震撼,目前已連演十多場。
佳作背后,凝結無數汗水和智慧。為創作劇目,趙瑞泰多年來四處奔走采訪,翻閱大量資料,撰寫了數以百萬字的讀書筆記。同時,他堅持守正創新,不斷突破自己,每個劇本總是反復修改,使之臻于完美。
“創新是藝術創作的靈魂,作為一個劇作家最關鍵的是要有激情、感動和思考,同時心里一定要有觀眾,要勇于為觀眾不斷創新。”趙瑞泰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