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蘭州6月11日電 (記者 劉玉桃 高瑩)將一頁破損的書頁平鋪在桌面上,觀察破損地方的大小、形狀、腐爛程度等,按紋路將染過色的配紙撕成稍大一點的紙片,用粘有漿糊的毛筆沿著破損的邊沿均勻刷一遍,貼上配紙,用鑷子將邊沿多余部分去掉……馬亞東正在給損壞書籍“做手術”。
“修復文物就是與歷史對話、與古人對話,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馬亞東說,“通過兩年的學習,知道陶器或者古籍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了解到了彩陶制作與修復知識,這也讓我更加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亞東是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一名學生,他被同學親切稱為“文物醫生”。“醫生不敢當,我們的技藝水平有限,需要學習的還很多,不過我很愿意做一名文物守護者,修書也是修心的過程。”馬亞東說。
2020年,面對填報高考志愿,馬亞東選擇了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那時看到身邊有人做書畫相關工作,文雅又有內涵,我也很喜歡,所以毫不猶豫選擇這個專業。”
大學期間,馬亞東主要學習陶瓷修復與保護、古籍修復等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想象不同,剛開始感覺有些乏味,后來動手‘治療’已‘受傷’的文物,讓它們重新‘活’過來,有些成就感。”馬亞東說,古籍修復講究的是“整舊如舊”,就是使經過修復的書籍在外觀上盡量保持原貌,從而保證古籍的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
“瓷器修復課上,當我看見精美瓷器被損壞時,會感覺到可惜,但當我將它修復如初時,仿佛穿越了時空與這件瓷器制作人對話。”馬亞東說,“修復過程中要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新的破損。”
為了練好手藝,馬亞東也吃了很多苦,修復文物很廢眼睛。“很多時候一天下來,眼睛干澀難忍。”如今,他初步掌握了彩陶制作和古籍修復技藝。“雖然我現在的手藝還沒有那么精進,但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修復工作,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古籍修復也用到越來越多先進技術,將來希望有機會學習更多技藝技法。”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是甘肅省第一家以“非遺”命名的二級學院。現設有工藝美術品設計、產品藝術設計、首飾設計與工藝、文物修復與保護、石窟寺保護技術五個專業。
據了解,該校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以文物修復技能為專業方向側重,根據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具備文物學、文物保護學、文物修復學、博物館學、考古學、書畫裝裱、陶瓷制作、藝術品經營管理等方面基礎知識,培養能夠從事文物保護、修復、研究、管理及其它相關工作的實用性技術人才。
目前,該學院已獲批為“古籍修復技藝省級傳習所”“甘肅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馬亞東介紹說,大學期間主要學習課程有文物修復基礎、美術基礎、文物繪圖、文物保護材料學、壁畫與彩繪泥塑保護、書畫裝裱技術、紙質文物修復等。畢業后可以選擇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物保護等單位工作。
今年,馬亞東將前往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實習。“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中才見真知,希望在工作中,向專家老師多學習,彌補學校中缺少實戰的短板。”(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