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花墻》劇照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通訊員 金鑫
“風吹楊柳條條線,雨灑桃花朵朵鮮。”13日晚,悠揚婉轉的荊州花鼓戲《站花墻》唱響黃岡黃梅戲大劇院,觀眾不約而同用熱烈的掌聲回應著。
6月5日至13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黃岡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主辦,黃岡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湖北傳統文化藝術展演”在黃岡黃梅戲大劇院舉行。展演期間,漢劇、楚劇、黃梅戲、曲藝晚會、荊州花鼓戲等5場演出陸續登場,吸引戲迷愛好者走進劇院。而由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選送的荊州花鼓戲劇種代表劇目《站花墻》是此次展演的壓臺大戲。
精彩表演令觀眾直呼過癮
荊州花鼓戲發源于江漢平原,歷經兩百年傳承,從草根小戲發展成為湖北五大地方戲劇種之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而《站花墻》是荊州花鼓戲代表劇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折子小戲,上世紀五十年代加工整理成大型戲,曾被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戲曲藝術電影在全國播映。
該劇講述天官王洪認婿釀錯,真婿楊玉春與小姐王美蓉在丫環春香幫助下花墻相見,互換信物,約定月夜相會贈金銀去趕考。不料遭到假婿張寬陷害,玉春身陷囹圄。縣令方坤之子方天覺酬恩換獄,楊玉春上京得官,冤案昭雪,懲治了奸人張寬。楊玉春與王美蓉有情人終成眷屬。
當晚演出中,優美的唱腔令人陶醉,跌宕的劇情讓人回味,演員空手表演的“摘花”更讓觀眾直呼:“太不可思議了!簡直是變魔術!”據了解,“摘花”是荊州花鼓戲表演藝術一絕,源于民間新婚時的“鬧花”習俗,被提煉加工后搬進了花鼓戲中。
青春版《站花墻》原汁原味
值得一提的是,此版《站花墻》為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于2017年創排的“非遺傳承版”,獲國家級非遺專項資金資助,2020年參加由文旅部藝術司主辦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
13日晚演出開唱前,“新一輩”楊玉春飾演者答沙和王美蓉飾演者吳珍珍接受了極目新聞記者采訪。
答沙進入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已有16年,獲得過“湖北戲劇牡丹花獎”。此次挑大梁出演新版《站花墻》,有豐富表演經驗的答沙表示一點都不輕松,“總是希望能演得好一點,再好一點,這樣才對得起老師和觀眾。”為此,他在彩排時請教了老版的胡新中老師。
同為“湖北戲劇牡丹花獎”獲得者,吳珍珍對王美蓉非常欣賞,“她雖然是傳統女性的典型代表,但身上也有新時代女性的勇氣,這讓我演起來非常過癮。”
雖然是青春版《站花墻》,但答沙表示絕對不會讓老戲迷們失望,“我們延續了老一輩的演法,希望原汁原味的傳承能帶給老觀眾經典回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