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主創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
教育部出臺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學生獲得感”作為評價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核心標準,但如何科學精準地測度“學生獲得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通過四年的研究實踐,構建出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該評價范式已在華北電力大學使用兩年,已成為該校重點馬院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流”學科建設、省級思政課質量評估中的特色和亮點;同時還以橫向項目方式,被河北師范大學等全國重點馬院采用。該案例的研究成果以專著形式,與人民出版社簽訂了正式出版合同。

系統界面
主要做法有:
一是從知情意信行五維度,設計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評價體系。
厘清思政課教學核心評價指標。立足新時代我國關于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頂層設計”,依據“馬工程”教材對高校四門思政主干課教學目標的規定,明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總目的。為擺脫傳統考核只重視“知”的層面,該系統結合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課程體系中的《原理》《概論》《綱要》《德法》,將課程教學基本目標延展為知情意信行五個維度,以此動態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追蹤式考察。
測度量表多維度測量獲得感。測度量表分為測度理論量表和測度實操量表。其中,測度理論量表以核心評價指標為基準,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將知情意信行五個維度的“獲得感”指標,進一步細化為具體內容。再依托測度理論量表,設計具有典型性、具象性、潛隱性和趣味性的“調查問卷+互動話題”,以增強“獲得感”測度的客觀性和精準性。每套測試問卷由“學前測問卷+學后測問卷”組成,通過學前和學后對比,測量學生的多維度多層面的“獲得感”。而互動話題用于過程教學,其測試數據用于學生“獲得感”的過程測量,對學前學后測起到補充印證作用。
二是建立大數據模型,完成對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的五維三層立體評價。
可拓綜合評價法+LDA主題模型。該案例運用可拓綜合評價法實現對“學生獲得感”的“五維三層”評價。“五維”即知識“攝入度”、情感“共鳴度”、意志“堅定度”、思想“豐盈度”、行動“實施度”。“三層”即對“獲得感”進行整體評價、個體評價和差異化評價。而LDA模型是將一定規模的文檔作為語料庫,將目標文本轉化為易于建模的數據信息,通過計算每篇文檔內涵主題的概率分布,經反復循環迭代,根據收斂最佳狀況,最終輸出包含若干主題和關鍵詞的詞群。該案例以LDA主題模型進行過程互動中的“學生獲得感”評價。通過課堂互動主題詞表,分析學生過程互動“獲得感”涉及的維度,用以評判學生互動內容是否存在維度缺失;通過課堂互動主題詞權重,評判學生對不同維度“獲得感”的差異性;通過課堂互動高頻詞,評判學生“獲得感”的“聚焦點”。
測度大數據平臺助力理論落地于實踐。該案例立足獨特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使用先進的Visual Studio.Net開發工具,率先開發了便捷高效的思政課教學“獲得感”測度大數據平臺,致力將“獲得感”評價由理論落地于大規模實踐。系統設計了數據采集層、數據庫管理層、后端管理層、前端管理層四級管理模式。使用方式是由希望評價的思政課教師向平臺提交申請,滿足基本條件后,由平臺向其推動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評價任務,并附帶評價任務完成指南,用戶完成評價任務,提交后,自動進行智能化評價,生成評價報告。用戶可以根據權限,查詢瀏覽評價相關的數據信息。
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系統推出后,相繼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媒體報道傳播。輿論認為,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平臺,將思政課教育與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機融合,能夠引導青年大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認識、提高感悟,使思政課課堂教學成果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和成長。
(編輯:吳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