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應妮)祭祀、選妃、遼宮夜宴......原創奇幻音樂劇《鶴之愛》8日晚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首演,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此輪疫情防控工作之后迎來的首部演出劇目,臺湖劇場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鶴之愛》是一部融合神話故事與遼代歷史和文化的音樂劇,由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院長李罡擔綱編劇、作詞、作曲及出品人。該劇歷時三年創作,以國寶文物“八角銅鏡”為戲劇線索,講述了一段關于人、鶴兩個種族之間的愛恨糾葛,并穿插關于愛情、忠貞、權謀、勇敢的傳奇故事。
“北京千年古都的歷史可以從遼代講起,擁有包括蕭太后河、廣安門在內的遼代遺址。我的家鄉吉林白城被稱為‘鶴鄉’,最早可以追溯到遼代,為了在北京與故鄉之間搭建一個橋梁,我選擇了大遼的契丹文化,遼代君王與仙鶴的愛情故事應運而生。”導演李罡表示,《鶴之愛》是他創作的一部文化尋根作品,是獻給故鄉的一部深情贊歌,也是北京市文聯藝術走基層的一部重要實踐劇目。
“與傳統歌劇的藝術形式不同,音樂劇用流行音樂作為藝術語言與觀眾交流,偏向大眾娛樂。”談及為何選擇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李罡表示,作為北京現代音樂學院的院長,他與團隊更擅長也適合這種藝術形式。全劇共創作歌曲24首,音樂風格上既有高雅、精致、華麗的一面,也有粗獷、渾厚、質樸的氣息,旋律復雜,節奏變化豐富。
在舞美設計上,創作團隊對契丹文化進行考察,對其文化符號中的重要元素進行加工。“我們選取了代表契丹文化的重要文物八角銅鏡作為舞美視覺支點,構成劇中契丹王宮的視覺中心形象。”李罡介紹,鶴類羽毛元素將作為捺缽濕地盛景的重要元素,馴鹿犄角的元素則用于展現祭祀場面,打造出草原曠野的獨特景致。
值得一提的是,千姿百態的鶴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白鶴、灰鶴、丹頂鶴......在序幕和尾聲中,30多種鶴類在舞臺上齊舞,造型搶眼,奇幻感十足。“這些鶴群在大遼華麗的宮殿里來回穿梭,參與到人類的活動中,非常適合親子觀看。”李罡表示,他也想借此傳播“要以萬物共生的仁愛之心對待所有生靈”的生態文化。
早在臺湖劇場剛剛建成時,李罡導演就曾帶著他的作品《天地運河情》亮相,這次作為劇場復工后的首個劇目再次在這里演出,李罡感慨萬分。“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與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是同一個圖紙‘畫’出來的,擁有專業的設備和劇場條件,是全國頂尖劇場之一,能夠給參演人員和觀眾帶來非常享受的體驗。”
據悉,演出將持續至7月10日。(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