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北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佳新媒體賬號”推選活動,目前正處于報名階段,歡迎省內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開設的新媒體賬號報名。
該活動由湖北省委網信辦指導、省互聯網業聯合會主辦、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旨在通過網絡廣泛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吸納合理建議,推動解決難題,助力全省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打造一批標桿新媒體賬號,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活動報名截止時間為8月15日。報名郵箱:bjxmt2022@163.com,咨詢電話:027—88567708。今日為您推介的是優秀報名案例“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法治宣傳教育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據了解,全國各省各市各地區均有開設普法宣傳新媒體賬號,其中15個副省級城市中就有9個開設了相關微信公眾號。“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于2016年12月開通,由武漢市司法局授權該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運營管理。近年來,武漢市司法局積極推進全市法治宣傳教育創新,努力增強工作實效;大力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積極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立足常態化普法,著力實現線上互動“零距離”。截至目前,“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稿件1423篇,粉絲數52766。通過線上普及法律常識,“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宣傳推介全市各類普法活動,圍繞服務和保障民生、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回應市民關切,采取互動模式,后臺每日處理回復留言20條以上,有效地回應了網友關心關注的法律問題,并通過“指尖上的普法”這一新方式,及時為市民答疑解惑,使市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面對面的普法服務。
二、立足“訂單式”普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于2021年4月在全媒體平臺推出“你問我答”活動。活動期間,每周從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知乎號、抖音號、頭條號等融媒體平臺,抽取網友提出的5個集中度較高的涉法問題,邀請專業律師為大家解答,幫助群眾更好更快地解決生活中“急難愁盼”的法律問題。活動自開展以來,共吸引32萬粉絲參與互動,解答法律問題百余條,活動得到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學習強國、湖北長安等媒體和平臺的推薦和點贊。
三、立足實時性普法,著力推進普法責任單位以案釋法。開設“以案釋法”微信專欄,壓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以發生在我市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選題來源,協調司法機關、行政執法單位策劃編輯微信文章,從法律的角度、以專業的方式,為網友明法析理、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共發布稿件243篇。其中,2021年組織編寫報送以案釋法典型案例被司法部案例庫采用15篇,采用率位居全省第一。
四、立足創新型普法,著力實現全市普法工作守正創新。充分滿足互聯網群眾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法治需求,不斷探索普法服務供給新模式。在2021年“憲法宣傳周”期間,“武漢普法”微信公眾號開展憲法知識有獎競答活動,通過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活動形式,吸引數萬名網友參與,營造了全市憲法學習宣傳的強大聲勢;連續5年組織開展“武漢普法網紅”大賽并依托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推廣,發布稿件32篇,閱讀量5W+,有力營造了社會各界全面參與的普法格局,擦亮了“武漢普法網紅”這一全國普法品牌;今年7月拍攝創意視頻《普法不易,且看且珍惜!》播放量25991,通過對經典電影場景的重現和改編,用新穎的視聽方式生動開展普法工作,讓法律知識的普及貼近群眾、深入人心。
(編輯: 徐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