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西寧8月3日電 (李雋 東治才仁)“《格薩爾》史詩只有擁有廣闊的舞臺,才能獲得更大發展空間,要加大《格薩爾》史詩翻譯力度,重視《格薩爾》普及讀物的編寫,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圖書出版、文化交流、團體演出、特色工藝品展覽、主題動漫等形式,讓各民族讀者認識和了解《格薩爾》史詩這一中華民族共同的優秀文化成果,講好青海故事、傳播青海聲音。”3日,青海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董杰人在講話時說。
當日,青海省表彰獲得第三屆《格薩爾》研究成果獎的諾布旺丹、周毛先、青海省格薩爾史詩保護研究中心等12個獲獎個人和集體。據悉,此次獲獎對象由以往僅限青海省,擴大到了覆蓋北京、西藏、四川、甘肅等地區的研究機構和人員,此次青海省外獲獎者占到獲獎人數的一半。
《格薩爾》史詩逾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超過世界五大史詩字數之和,且內容仍處增長之中。2006年,中國官方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4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協在青海命名了“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設立了“中國《格薩爾》(果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進一步確立青海在格薩爾史詩研究發展領域的地位。
青海省文聯成立了中國最早的專業研究機構——格薩爾史詩研究所,聚集了一批格薩爾專家學者。每3年舉行一次的青海省《格薩爾》研究成果獎評獎活動旨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青海省《格薩爾》研究成果,促進史詩研究和學術交流。
為打造更具專業性、權威性、影響力的獎項品牌,此次評獎對象由僅局限于青海省擴大到面向國內的研究機構和人員。經過評委會評審,評獎工作領導小組公示等程序,共評出著作類、論文類各類獎項12項。
董杰人表示,要把《格薩爾》史詩的搶救性保護和傳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和創新《格薩爾》新的研究方向,發揮《格薩爾》保護研究機構帶頭引領和傳承人、保護傳承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打破地域界限和學科范圍,豐富格薩爾文化的現代語境表達,使《格薩爾》史詩成為更有影響力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品牌。(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