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華文
從事文學創作已近五十年的賈平凹,是從陜南農村走出來的作家,從小對自然萬物充滿好奇。他的創作中,對自然都有精彩細膩的表達,如《浮躁》《商州》《高老莊》《懷念狼》《古爐》《山本》《秦腔》等等。其最新出版的長篇筆記小說《秦嶺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則是作家對自然的集中和深度的思考,是文學自然觀的一次整體亮相。
《秦嶺記》以筆記小說的形式,講述秦嶺中人與自然的近60個故事,其中有山川里隱藏著的萬物生靈,有河流里流淌著的生命低語,還有萬千溝坎褶皺里生動的物事、人事、史事。小說中,既寫秦嶺的天文地理、村落山民、鳥獸蟲魚,也寫花草樹木和人生之悟。閱讀中不難看出,這部小說有《山海經》《聊齋志異》等中國傳統文學的基因,其境界開闊深遠、筆法搖曳多姿。
對于一個優秀的小說家而言,創作中要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和地域因素,這些因素讓作品最后形成獨特的氣質和面相。2017年創作長篇小說《山本》時,賈平凹說秦嶺是“一條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2021年創作《秦嶺記》收官之時,他反倒不知如何去描述秦嶺,“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在寫秦嶺,寫它歷史的光榮和苦難,寫它現實的振興和憂患,寫它山水草木和飛禽走獸的形勝,寫它儒釋道加紅色革命的精神。如果概括一句話,那就是:秦嶺和秦嶺里的我。”不能看出,作家對于秦嶺的深情,藏在骨子里、流淌在血脈中。
無論小說還是散文,賈平凹所寫的故事,皆發生于文學地理意義上之秦嶺南北,而中國大歷史之重要事件,亦大多發生于此。在秦嶺里行走,賈平凹能體會到一只鳥飛進樹林子是什么狀態,一棵草長在溝壑里是什么狀況。他的筆端對準秦嶺,既寫自然的秦嶺,也寫人文的秦嶺,有“雙向奔赴”之感。自然的秦嶺綠水青山、物產豐富,就是一座大型的寶藏。對自然秦嶺的文學呈現,他當然不會直奔主題,更不會簡單表達熱愛之情,而是如數家珍,對秦嶺風物進行“記錄”。這種記錄,是發揮文學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加之直面現實的反思精神。
《秦嶺記》呈現出的自然與人,就如同一個魔幻而傳奇的萬花筒:能聽懂人話的忠犬;高僧進入便會流出泉水的山洞;人抱著哭,葉子就會一起流眼淚的皂角樹;可以進入別人夢境的小職員……小說中,類似這樣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人、動物、植物比比皆是。在現實的自然世界里,自然萬物看上去是平凡的、不足為奇的,而在賈平凹的筆下,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進場和退場,都自有安排。
寫好中國文字的每一個句子,是賈平凹的座右銘。《秦嶺記》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穩健,充分彰顯了一位作家老到的文學內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