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26日晚,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的兩部作品:查文淵導演的《不在梅邊在柳邊》和張叢導演的《模仿愛人》在國話先鋒智慧劇場成功上演。

《不在梅邊在柳邊》劇情簡介
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
《牡丹亭》中,杜麗娘尋夢不得,對鏡自畫,留下芳容一幅后香消玉殞。《牡丹亭》外,一名飾演杜麗娘的昆曲演員再度尋夢、攬鏡自照,她又究竟在鏡中看見了什么?戲里戲外,如你若我,在試圖把控自我命運的角力中,兩個身處于不同時代的女性發出了相似的呼喚,是一場尋不到的尋找?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答案遠在天邊,又好像近在眼前……
查文淵導演的《不在梅邊在柳邊》以鏡子作為媒介,講述了鏡子兩邊的兩位女性角色,在不斷探索和確證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鏡子是自我內觀的一個媒介”,查文淵利用《寫真》一折的隱喻,將杜麗娘與演員杜若進行勾連——在《牡丹亭》中,杜麗娘被圍在閨房內;在現代,演員杜若要按照父親規定的職業生涯走下去……她們都要找尋生活和自我的意義。查文淵談到:“湯顯祖《寫真》這一折是超越了時代的,女人大多作為男性描摹和凝視的對象,像《寫真》這一折在鏡中觀察自己,給自己畫像是沒有的。”


除敘事外,查文淵還在本劇中還加入了音樂劇的元素,昆曲與音樂劇的融合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聽享受。

《模仿愛人》劇情簡介
根據《牡丹亭·冥誓》一折所改編的《模仿愛人》講述了一個因愛成人的故事。或許是不知夢的緣故,流離之人追逐幻影。穿越了400年的愛與誓言,直到今天,還是一道無解的命題。
100年后,人類社會的所有活動都轉移到了“虛擬世界”,工作、生活,戀愛都可以線上完成。愛情,成了數據模擬的一串信號。婚姻,徹底成了脫離時代的陋俗。政府和科學家們努力地遏制“現實世界”的消亡,卻收效甚微。一對堅守“誓言”的戀人,卻讓人們重新認識到“愛情”的美好,重燃了對“現實世界”的渴望。他們真的可以掙脫現實與虛擬的束縛,得償所愿么?
張叢導演的《模仿愛人》將杜麗娘與柳生的愛情故事放置在虛擬世界下,用程序的理性來對抗愛情的感性,從而探討愛的本質和人的意義。

“《冥誓》中的虛擬感與網絡世界中人的虛擬感很相似,演員的臉譜化表達與木偶動作代表人在虛擬世界中自身被麻痹,缺乏情感的存在。

《模仿愛人》全劇運用炫酷的燈光和影像,用音樂和舞蹈等元素穿插全劇,創造亦真亦幻的網絡世界,開放式的結局發人深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