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俊 通訊員 王濤 楊文華 王賢九
田野如畫、庭院成景,漫山草木掩映生趣。金秋時節的鄖陽區茶店鎮櫻桃溝村,帶給游人別樣的詩情畫意。從昔日水土嚴重流失的窮山溝,到如今的“生態文化旅游示范村”,它的變化始于一場歷時三年的水土生態治理試點工程——丹江口庫區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以下簡稱“丹治”工程)。
2007年6月,“丹治”一期工程在鄖陽區全面啟動,因水土流失嚴重情況突出,櫻桃溝村就此被列入改造試點,結合該村實際,區水土保持工作職能部門謀定而后動,科學、全面制定了小流域打造工程。
守住青山綠水,就是端穩“金飯碗”。按照“生態優先、清潔流域”的先進理念,2020年12月,工程技術人員們實地走訪、調研采集,對全村資源進行匯總,先后與北京綠十字、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等多個規劃設計單位合作,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明確了將櫻桃溝村打造成鄂西北生態文化圈“生態文化旅游示范村”重點村的建設目標。圍繞總體目標,工程在實施中將治理水土流失與發展農村經濟進行有機結合,將“村容整潔、景觀生態”貫穿整個流域治理工程始末。
改造具有時代特色的老舊建筑五零院、六零院、七零院。五零院是村上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供銷社,曾有30多間土坯房。在歲月長河中,供銷社歷經停辦,轉賣并建成農家羊圈的變遷,后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倒塌。爾后,由村上收回整修,還原五十年代風貌。正如建筑物所名,六零院、七零院也分別依照不同年代的農村生活場景改造修建。還原建筑物景觀歷史風貌,同時推進新農村建設,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提升了村容村貌,更讓文化旅游之光照進這片山溝。
在櫻桃溝村的小流域“丹治”工程治理中,河道和污水治理工作同步重點推進。根據國家中小河流治理戰略要求,區水土保護單位對該村二組道子口至三組3公里的河流進行了清淤、加固、美化、綠化,并多處新建攔水壩,種植荷花,配以石拱橋等景觀,使原來的“臭水溝”變為風景區。這期間,為了凈化污水,還專門聘請清華大學設計院專家,對全村421戶百姓和兩個養豬場污水排放情況進行了實地勘測,制訂了處理方案,最終修建成兩個大型污水凈化池。
櫻桃溝村村民的生活、飲水和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該村新建了三個大沼氣池,生態化解決全村人日常飲食起居及照明需求;啟動了鄖陽新街建設,建成一條集文化、仿古建筑、現代美食餐飲、休閑娛樂度假于一體的特色仿古街。此外,還新建新品櫻桃基地,引進了新品種“紅燈籠”,進一步做大做強櫻桃溝村生態旅游產業。
春季賞花,夏季采摘,垂釣休閑,親子娛樂……工程落定后,櫻桃溝村魅力大增。2012年,三年“丹土”工程一期在櫻桃溝村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程結束,帶動成效顯著:該村年接待游客人次達40萬以上,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6600余元;先后被授予“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生態旅游示范村”、“生態農業示范村”,湖北省“湖北旅游名村”、“中國最美田園”、“全國生態示范村”等重量級榮譽稱號。
窺一斑而知全豹。櫻桃溝村生態觀光流域的治理是鄖陽區小流域治理的一個典型縮影。三年間,鄖陽區“丹治”一期工程共治理羊皮灘、鐘家河、巨家河、將軍河、大堰、趙河、楊溪、柳陂、五峰、安陽、葉大、魚塘河、丹江河、楊溪河等14個項目區64條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83.43平方公里,完成工程投資3.5626億元。小流域的治理,至今為保障丹江口水庫庫區水量水質,促進村民安居樂業、增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