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非遺傳承歷史文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首檔展現非遺魅力的特別節目《藝覽吾“遺”》在已經播出的兩期節目中,帶領觀眾體驗了歷史悠久的非遺技藝,享受了藝術與技藝兼備的非遺創演秀。節目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話題閱讀總量累計破4.5億,“《藝覽吾“遺”》這個節目太好了,讓我們知道有這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種非遺項目都應該被我們熟知、了解,這才是做節目的最終意義吧!”“看到非遺技藝在被年輕人努力地學習著,簡直太欣慰了?!?/p>

本周日,《藝覽吾“遺”》非遺尋訪人張宇、楊迪、阿蘭·達瓦卓瑪、劉洋洋將走進重慶,在技藝與器物中探尋非遺的傳承與創新,在美食與美景之間感受傳統文化的煙火氣息,他們這一路上會有哪些有趣的見聞?11月27日晚9點,鎖定CCTV-3綜藝頻道、央視頻APP,與非遺尋訪人一起探尋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故事。
他們是非遺傳承人 更是中華文明相傳不息的星星之火
柴堆里的淬煉,扇骨上的打磨,舞臺間的演練……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深空之中的明星,在浩瀚的文明之海中熠熠生輝。
在本期節目中,步入龔灘古鎮,榮昌陶器扣擊之后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引得非遺尋訪人尋聲而至。榮昌陶器與宜興紫砂、建水紫陶、欽州坭興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其聲如磬、薄如紙、亮如鏡的特點更是讓人愛不釋手,陶罐、陶盞、陶白菜……一件件器具的背后,是七十二道工序的不斷打磨,選泥、過漿、揉泥、制坯、刻花、上釉……幾十道工藝只為最完美的展現。非遺尋訪人首次挑戰陶器制作技藝,他們能否成功?
中國三大名扇之一的榮昌折扇是怎樣制作而成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榮昌折扇重慶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開軍向非遺尋訪人介紹了榮昌折扇的特別之處,可以拆換扇面的扇子讓人大開眼界。140多道的制作工序里蘊含著綿延千年、口傳心授的精湛技藝,非遺尋訪人在節目中體驗了削扇骨與粘扇面,參與其中讓人真正了解到制扇技藝的難度。
與國家級非遺項目川劇重慶萬州區非遺傳承人潘文建及其劇團成員一同學習川劇,把子功、水袖功、頂功、滾燈、變臉……一系列技藝,讓非遺尋訪人贊嘆不已,他們能否順利進行匯報演出?讓我們一起期待。
傳統文化碰撞流行藝術元素 創演大秀讓非遺煥發新生活力
當古老非遺與時尚藝術相遇,視覺盛宴便就此開啟。“跨越了世紀相傳至今,像熒熒的火炬在曠野上風靡?!卑殡S著由焦東作詞、亢竹青作曲、孫楠演唱的節目主題曲《相傳》,土家擺手舞、榮昌陶器、酉陽土家面具陽戲等非遺項目躍然眼前,展現出傳統文化與時代元素浪漫邂逅的生動畫面。
榮昌陶器和酉陽民歌的結合,讓《陶韻》別具一格。龜裂的土地上以舞蹈形式演繹陶器浴火重生的過程,酉陽民歌高昂激蕩、奔放熱烈。這是大地的饋贈,這是自然的神韻,柴堆上的火焰是文化在淬煉,腳下的泥土與水并融是陶器在誕生。
《萬世一回眸》將重慶酉陽桃花源詩意美景與土家擺手舞、木葉吹奏完美融合,在傳統文化與流行音樂中,感受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散發出的耀眼活力與生命力。
非遺尋訪人楊迪與阿蘭·達瓦卓瑪作詞完成的《渝歌》,以重慶川劇作為引線,結合說唱將多項非遺項目串聯其中,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色讓優秀傳統文化演變成為新的國潮。
11月27日晚9點鎖定CCTV-3綜藝頻道、央視頻APP《藝覽吾“遺”》,讓我們走進重慶,探尋非遺,品味山水之城的獨特魅力。(中國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