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新疆昌吉2月5日電(王小軍梁宏濤)劃旱船、扭秧歌、舞龍舞獅、黑走馬、麥西來甫……2月5日,新疆昌吉市2023年元宵節社火表演巡游吸引了來自鄉鎮、街道8支社火代表隊逾5000各族群眾參加,喜迎元宵佳節的到來。
當天,記者在新疆昌吉市吉瑞祥影劇院社火表演現場看到,一條條舞動的巨龍,寓意著未來美好生活的長長久久、蒸蒸日上;一曲曲喜慶的秧歌,寄托著對新年的美麗憧憬和美好祝愿;一聲聲清脆的銅鑼和有力的鼓槌……
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社火隊里有一對老年夫妻顯得十分耀眼,大家都稱他們是“暖夕陽二人組”。老人王仁基,今年已經73歲,是今年參演隊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老伴閆淑蘭,今年69歲,彼此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
“我父親就是耍社火的文化帶頭人,所以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咱們中華的傳統社火秧歌。”王仁基說:“我從16歲就參加社火表演,從未缺席。剛開始學是踩高蹺,之后參加扭秧歌、舞龍,現在歲數大了,高蹺踩不行了,舞龍也舞不動了,但打鼓還可以,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一直堅持下去。”
來自全國文明鄉鎮——新疆昌吉市榆樹溝鎮參賽隊一支黑走馬表演方陣格外吸睛,這支表演隊年紀最大的67歲,年紀最小的6歲,有的更是全家齊上陣。前進村村民趙雪紅帶著女兒兒子一家三人齊上陣,她打鼓、女兒敲鑼、兒子舞龍,一家三口用鬧社火的方式表達著這個小家喜氣洋洋、和諧吉祥的氛圍。
趙雪紅說:“我帶著兒子、女兒參加了鎮上社火隊,全家鬧社火,祈盼一年風調雨順,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舞龍、舞獅、秧歌、腰鼓之外,新疆昌吉市的社火表演又增加了彩車、民族歌舞等項目,呈現了各民族共慶佳節、共享盛世的景象。今年社火巡演中,來自農牧區20多個民族的群眾,把不同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到社火中。昌吉“新疆社火”逐漸成為昌吉市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昌吉‘新疆社火’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群眾基礎深厚、參與面廣,節目豐富多彩、影響力大,特色鮮明、文化多元,已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春節期間民俗活動的亮點。”新疆昌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麗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