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20日)
央視《焦點訪談》播出
“美好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報道武漢市江岸區
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
志愿服務與社區需求精準對接
社區是我們居住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門口的環境美不美,鄰居間的關系融洽否,碰到困難能不能有人幫忙,都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關系到我們每天的心情,而這些都是社區治理的一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怎么把社區管得更好?政府可以做些什么?居民可以做些什么?社會組織又可以做些什么?
武漢在社區治理中充分調動社區志愿者的積極性,建立社區服務需求清單制度,引導志愿服務與社區需求精準對接,讓志愿服務有的放矢。
家住武漢市江岸區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的老人雷壽富,今年71歲,他患病臥床多年,70歲的老伴每個星期要帶他去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最近兩年,老人透析的次數由兩次增加到了三次。由于老兩口不會使用智能叫車軟件,每到要去醫院的日子,老兩口只能在小區門口攔車,老人的身體無法久站,有時候遇上刮風下雨,一等就是大半個小時,雷壽富老人的身體難以承受。

老人居住的社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安排社區工作人員接送老人。但畢竟社區人手有限,像雷大爺這樣有出行就醫需求的老人也不是個例,如何長期為這類老人提供出行就醫服務呢?2020年,武漢市江岸區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線上線下多方收集困難居民需求,整合轄區企事業單位志愿團隊資源,分類盤點,把居民需求和服務資源精準匹配,并制定成社區服務項目,形成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和項目清單。“三張清單”精準匹配,既為志愿服務找到了落點,同時又解決了社區居民急難愁盼的難題。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黨委書記 居委會主任 施敏:針對群眾這些需求,我們再找資源進行梳理,把居民的需求跟社會組織進行商議,讓他們來認領,而且還要明確項目完成時限和項目負責人,確保這些項目能落地、落實。

主動認領雷大爺出行就醫需求的志愿服務隊,就是社區寫字樓里的一家出租車公司。社區與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江漢北路社區“劉可軍”的哥志愿服務隊,劉可軍和另一位同事負責每周接送雷大爺去醫院。
為了發揮不同志愿者群體參與社區服務的便捷,武漢市還開發了一個專門為快遞小哥反饋社區問題的手機APP“江城小蜜蜂”。下午兩點,快遞小哥程鵬剛忙活完一批快件,在前往下一配送地點的途中,發現社區內有幾處垃圾死角和電動車隨意擺放的情況,他隨即拿出手機拍照、定位,通過“江城小蜜蜂”小程序進行上報。

快遞小哥由于工作需要,每天都在社區走街串巷,他們對社區各個角落的衛生情況、安全隱患以及突發狀況都更了解,可以通過“隨手拍”的方式,記錄城市社區公共環境、秩序、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拍上報,社區工作人員看到就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這大大提高了社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效率。
為了鼓勵志愿者這一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江岸區建立了“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遭受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為全區注冊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并推行了積分兌換制度,志愿者可以用自己的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愛心物資和體檢服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