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藝妍
2月22日,“湘”當自覺自信自強——全國網絡媒體湖南行之“市州和縣域經濟發展掃描”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郴州市北湖區吳山村的草莓大棚,探訪了這里打造幸福家庭農場的“秘密”。
“一顆草莓一只蝦,一片沃柑一壺茶。”吳山村有著20多年草莓種植的歷史,草莓品質極佳。近年來,吳山村積極探索“互聯網+”“旅游+”發展模式,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產業+旅游+互聯網”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吳山村以“莓+稻”“莓+市場經營主體”“莓+文創”“莓+衍生產品”形成區域抱團發展模式,實現了多方組團互利共贏。
鄉村振興基礎在產業振興,抓好產業振興、推動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湖南以精細農業為總定位,以“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為總布局,圍繞市場需求把特色做優、把優勢做強。全面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積極探索和創新農產品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安化黑茶、南縣小龍蝦、保靖黃金茶、寧鄉花豬等一大批農產品優秀品牌扮靚“湘”村底色,壯大特色產業規模的同時,又吸引了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加快向農村流動和聚集,為鄉村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鄉村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在湖南,“產業+旅游+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為打造鄉村特色產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部署,“產業+旅游+互聯網”的跨界整合能夠有效助推鄉村振興。
打造“產業+旅游+互聯網”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融合發展帶來了新體驗、新生活,但也需要更多現實考量。首先,湖南有數以萬計的村落,鄉村主體數量龐大,要激發特色產業“持久力”,需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套;其次,推進“產業+旅游+互聯網”融合發展,需要完善的鄉村基礎設施、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和充足的鄉村人才保障,對于部分偏遠地區的鄉村來說,也有著現實困境。這要求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力量協同合作,出臺政策指引,明確治理權責,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鄉村產業鏈閉環,健全鄉村人才評價體系,吸引更多人才進駐鄉村,將“產業+旅游+互聯網”的力量發揮到最大,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湘”村。
(作者系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指導老師:印奕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