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河南蘭考縣的泡桐樹花期猶在。為紀念焦裕祿逝世59周年,由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擔任編劇、馬俊豐執導的話劇《蘭考》正在焦裕祿干部學院藝術中心劇場上演,首輪將完成十場演出。
作品由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與河南黃河藝術團聯合演出,創排過程歷時近一年,旨在傳承焦裕祿精神、謳歌蘭考新時代偉大歷程,以今日嶄新之蘭考告慰為之奮斗和獻身的焦裕祿。
一片泡桐林,見證好日子的到來
“一個村莊、兩個家族、三代人,《蘭考》承載了巨大的意識容量和現實容量。”在劇中,黃昌勇提取蘭考與上海的天然聯系,即離開聶馬莊的上海知青、技藝緣起上海民族樂器廠的蘭考古琴和老支書去上海打工的女兒三條線索,實現近半個世紀的時空跨越和敘事切換。深沉的親情、波折的友情、斑駁的愛情,經歷一個甲子的沉淀,方釀出醇厚綿長的美酒。
出走的年輕人、破敗的村莊、沒有盼頭的日子……曾經,“為什么聶馬莊這么窮”是久久盤旋在每個人物頭頂上方的陰影。劇中,破局之物正是蘭考的歷史和象征——泡桐。作品主人公、老支書馬水生(劉鵬飾)堅守了半輩子的泡桐園構成故事的主要矛盾,話劇圍繞不同時期泡桐樹的毀壞砍伐、恢復栽種和開發利用,折射出不同時代下蘭考發展理念的變遷和人物命運的糾葛。《蘭考》的精神支點焦裕祿則出現在馬水生的回憶中,焦裕祿在病榻前留下的最終囑托促使了馬水生放下內心的重擔與糾結,全力支持古琴事業。
兩地合作,探索紅色文化傳承新模式
絢爛繁盛的泡桐花、漫天飛舞的黃沙、夜晚的窈窈樹影……《蘭考》的視覺審美令人印象深刻,多媒體影像以高級感碰撞厚重感,將民俗和敘事靈活融合,打造意象豐富的多重美學體驗。在創排和裝臺過程中,濃郁又誠摯的情感一次次在馬俊豐心中激蕩:“劇組上下的內心掀起過無數次巨浪,希望這股巨浪能夠涌向觀眾心中。”80后演員劉鵬對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印象深刻,在蘭考排演的日子里,劉鵬真切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對這片土地發自內心的熱愛,“在路上,他們總會熱情地推薦我,去看看焦裕祿教育基地,去看看黃河的最后一道彎”。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是《蘭考》的第一批觀眾,在觀演過程中,他感受到陌生感、代入感、新鮮感交織的體驗,看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與戲劇性的融合,“整場演出像是一部大片,其中的表現手法值得戲曲學習”。
值得關注的是,《蘭考》一半演員來自上海戲劇學院協助成立的河南省黃河藝術團。“建一個團、辦一個班、打造一臺劇目”,2021年12月,蘭考縣政府與上海戲劇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啟動包括藝術人才培養、藝術作品創作以及劇院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事項。目前,被稱為“蘭考班”的河南黃河藝術團成員已順利完成了上海戲劇學院為期一年的表演培訓。由上戲藝術管理專業師生團隊組成的隊伍,將持續為焦裕祿干部學院藝術中心劇場運營提供專業指導和管理服務,探索紅色文化傳承的新模式新機制。(文\記者 王筱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