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南國風起,粵向四海——大灣區嶺南文化傳播高端研討會”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中央車站舉行。本次研討會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暨南大學主辦,與會嘉賓圍繞嶺南文化賡續與創新、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等話題進行精辟論述,貢獻智慧。
活動現場舉行了“嶺南文化傳承發展深調研項目”授旗儀式,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為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項目團隊授旗。
成立廣東首個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
以嶺南文化為內核的人文灣區建設、文化強省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羊城晚報攜手暨南大學成立了廣東省首個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大灣區文化智庫),為廣東建設高質量的文化強省貢獻文化力量、傳播力量與智庫力量。
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以羊城晚報“嶺南文史”“嶺南文脈”“名家名作傳播”和“云上嶺南”平臺等多個文化品牌為依托,與暨南大學等高校、地市聯動,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建立嶺南文化專家庫,舉辦多場以嶺南文化發展與傳播為主題的研討會、沙龍,并計劃結合廣東文化強省建設進行系列深調研、推出廣東文化及產業發展指數和樣本,提升廣東高質量建設文化強省的關注度與影響力。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杜傳貴在致辭時表示,我們將通過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聯動文化名家與學界力量,深度參與“人文灣區”建設,早期嶺南探源工程、廣東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嶺南美術、嶺南非遺等重點項目,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傳統文化資源。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林如鵬致辭時表示,在中華文化傳播方面,暨大歷來致力于將來自五洲四海的僑生和港澳臺同胞培養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火種,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力量和傳播中國文化。長期以來,暨南大學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關系密切,有著緊密合作,如今再次聯手,以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為新平臺,展開深入調研合作,聯合舉辦高端研討會、沙龍等活動,必將為嶺南文化發展和人文灣區建設注入全新的動力。
十三位專家受聘研究院顧問
為更好地發揮嶺南文化智庫的作用,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特別邀請了文化名家、傳播學者等業界領軍人物擔任研究院顧問。
活動現場,劉曉春、劉海陵、李鳳亮、楊克、張宇航、張忠德、陳小奇、陳平、范勃、林崗、林藍、倪惠英、曹勁(以姓氏筆畫為序)共十三位專家學者獲聘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顧問。這些名家皆為在廣東乃至全國文化、傳播、文學、藝術及中醫藥等領域有公認社會影響力和很高威望的業界翹楚,并為嶺南文化傳承與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隨后進行的圓桌論壇上,新聘任的顧問們圍繞嶺南文脈的賡續與創新、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等話題,結合自己的領域研究進行了熱烈探討,為嶺南文化的傳承、傳播與發展建言獻策。
兩份文化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依托智庫力量、開展調查研究是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以來,研究院攜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文學院以及計算傳播研究中心,開展了有關嶺南文化和中華文化當代傳承、傳播的調研。
本次活動現場重磅發布了其中的兩份調研報告。《嶺南非遺國際傳播影響力報告》通過研究數據顯示,嶺南非遺頭部項目的國際傳播影響力集中效應十分顯著,海外受眾對于非遺等文化類傳播內容的整體接受度、認同度較高,中秋節、詠春、獅舞在整體影響力中名列前三。《互聯網時代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調研報告則聚焦“如何在互聯網新媒體和數字技術的助力下,實現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文化交流”,以15位在海外媒體影響力較大的“中國網紅”作為研究對象,力圖發掘中國文化借互聯網平臺“火”到海外的奧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