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宇航 金冰(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指出要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夯實中外關系社會民意基礎、展現新時代中國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而數字化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和動力。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文化數字化建設、培育文化貿易競爭新優勢進行了全面部署推進,必將為構建新時代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新格局提供強勁的數字動能。
新時代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需要塑造人文與數字化融合新形態。首先是人文交流內容的數字化。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領域的交流通過數字化可以實現再創作,國際數字人文交流變成一種跨文明、全球性、超越傳統媒介和空間差異的知識與意義的建構過程,促進了文明互鑒和文化自我深化,落實了人文交流的價值共享。如以計算機圖形學為基礎的創意經濟,通過整合數字技術和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國際人文交流數字化和產業化,近年來發展規模急劇擴大。預計到2025年,僅深圳市一地的數字創意產業的增加值就將突破1000億元,成為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新高地。
其次是人文交流載體的數字化。“數字接觸”讓全球不同空間個體共同“云在場”,虛擬仿真和智能技術提升了數字交流的個體體驗,元宇宙、非同質化通證等新技術將人文交流提升到系統化和價值化的新階段。2022年,立足國內元宇宙發展“內容與場景、協同方”的板塊優勢,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促進數字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作為國內首個數字人產業專項支持政策,北京市努力在直播帶貨、虛擬客服等領域率先落地數字人應用,促進數字人產業規模在2025年達到500億元。
同時,文化貿易是國際競爭的新領域,數字化文化品牌成為各國爭相打造的文化符號,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強化了人文交流的有效性。近幾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優秀影視作品風靡海外,抖音、小紅書等“借船出海”,成功拉動一大批數字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形成了新時代中國數字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破冰效應”。
新時代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需要打造數字化旗艦項目領航示范。首先是數字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促進數字資源在全球文明互鑒和文明對話中的積極作用。例如,敦煌、故宮等已經成為吸引全球注意力的“數字富礦”,可以進一步凝聚全球研究和技術力量,共同創造數字故宮、云間敦煌等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數字遺產,并通過非同質化通證、區塊鏈等技術開發數字衍生品,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數字孿生。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與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合作建立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現建筑信息模擬(BIM)技術全面應用,在賡續傳承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彰顯數字化科技賦能。
其次是挖掘代表當代中國精神的數字化資源,配合數字經濟合作布局數字人文交流。例如,伴隨中國建造走向世界的中國職業教育,近年來國際化步伐加快,“魯班工坊”成為見證新時代大國工匠精神的新載體,一批“技術+人文”課程實現線上授課。應充分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建設數字化立體教材體系,將中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文化等在授課中重點呈現,構建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為載體、展示文化傳承為內容、融合技術應用和人文價值的中國故事數字資源庫。
新時代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需要完善法治化保障機制和發展協同機制。一是應依據國家對外關系法和教育法有關境外推廣、對外交流合作的相關條款,進一步完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格局,根據新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探索制定促進數字化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部門法、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為數字化人文交流提供法治保障。作為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北京、上海等地結合自身優勢,近年來先后制定《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和《上海市服務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條例》,為推動京滬開展中外人文交流提供了地方法規依據。
二是在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主責部門的支持下,高校、智庫、企業和文化機構應該建立圍繞數字人文交流的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協同機制,在政策邏輯、技術邏輯、文化邏輯和市場邏輯的多元驅動下,構建國際數字人文交流合作研發與應用的政產學研戰略聯盟,打造區塊鏈支撐的人文交流大數據平臺,提升人文交流與經貿交流、企業合作之間的附著性和黏結性,打造中國在國際數字人文交流合作中全面持久的立體優勢。例如,海南在自貿港建設中,注重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助推文旅數字化融合,打造自貿港文化軟實力的“數字名片”,攜手國內頭部數字企業打造海南數字文創品牌,助推“數實共進”。海南陵水縣近期出臺海南自貿港首個數字經濟專項政策,大力發展游戲、元宇宙等數據產業,加速推進新興數字產業和傳統產業融合,推動在海南落地的數字企業、高校智庫和文化機構的深度融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以數字化轉型為依托,我們構建全球數字合作與人文交流新格局,是大有希望、大有可為的。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8日 1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