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記者 王驍波】香腸雖然在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陸時才傳入墨西哥,但在當地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發展,已經成為墨西哥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物。不過,傳統的歐洲配方在幾百年中與當地特有的食材配料融合,已衍生出許多極具特色的品種,綠香腸就是其中之一(如圖)。
據傳,綠香腸于上世紀60年代在墨西哥中部的墨西哥州首府托盧卡發源。彼時,用于制作當地傳統香腸的甜椒和一些香料的價格大幅上升,托盧卡的一些社區和香腸作坊就探索性地改用綠色辣椒和另外的香料來代替,綠香腸應運而生。
如今,綠香腸的產地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州等地,主要以手工加工為主,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許多外國消費者可能會對綠香腸的綠色感到不適應,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它的綠色都是來自純天然配料。綠香腸的主要配料有豬肉肉末、波布拉諾辣椒、香菜、綠番茄、歐芹等各類綠色食材,以及為了刺激味蕾而加入的鹽、醋、干辣椒、蒜、姜等調料。根據配料的不同,綠香腸家族內部又有不少成員。比如,在辣椒的選擇上除了波布拉諾辣椒,還有同樣是綠色的哈雷派尼奧辣椒或者塞拉諾辣椒,不同的綠香腸口感或微辣,或很辣,或酸辣,不一而足。
而在以香腸聞名的托盧卡,綠香腸里還會加入花生和扁桃仁等堅果,或者加入牛至和月桂葉等。
根據墨西哥美食學家阿豐索·桑切斯的研究,不僅各式墨西哥辣椒和各種美洲的香辛料讓原從歐洲傳入的香腸口味有了巨大的改變,用摻入高原玉米的飼料喂養的豬所提供的豬肉本身就已經具備了不同于歐洲大陸豬肉的口味。
“綠香腸讓消費者能夠體驗到融合了瘦肉、肥肉、綠色蔬菜、香草、香料的多重口味。”墨西哥當地媒體的一篇報道這么形容綠香腸的口感。不過,因為不是統一標準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綠香腸和其他墨西哥傳統香腸一樣,口味隨不同香腸作坊、不同配方、不同用料以及不同師傅而變化。
據了解,所有配料攪拌完后會被放置24小時,之后才被填入腸衣中,再風干3到4天才出售。
雖然香腸已成為墨西哥人離不開的一種食物,可以作為主菜,可以切碎放于墨西哥國民食物塔可(玉米卷餅)中,可以放于湯中,可謂百搭,不過綠香腸的銷量還是不能與傳統的紅香腸相提并論,只占紅香腸的1/4甚至更少,主要為小眾消費者或想要嘗新鮮的消費者一飽口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