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已至,此時早晚溫差逐漸加大,天氣由濕潤轉為干燥。但當前仍處于三伏天內,我國很多地區處于炎熱之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科韋尼醫生提醒,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而言,具體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兩點。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注意兩點
第一,固護陽氣,祛除寒濕。中醫學講究“冬病夏治”,《黃帝內經》中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間,中醫學有“天人相應”的學術觀點,此時人體內的陽氣比較旺盛,氣血運行流暢,整體抵抗力比較強,不容易遭受病邪侵害。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痹病”范疇,寒濕病邪可痹阻氣血運行,是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的罪魁禍首,即“不通則痛”,而且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發展變化也與寒冷潮濕天氣有著很大的關系。雖然已經立秋,但仍處于三伏天內,自然界陽氣依舊旺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該繼續通過口服藥物、針刺艾灸、推拿按摩、穴位貼敷等方法,刺激人體經氣,固陽養體內陽氣,祛除寒濕病邪,防止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反復。
第二,養護陰液,生津潤燥。中醫學認為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肌肉、筋脈與骨骼的健康離不開陰血的滋養濡潤。在臨床中也可以看到,不少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盡管病情比較穩定,但依舊會感到關節肌肉疼痛。此時大多是由于患者脾腎不足,或肝腎陰虛導致肌肉、筋脈與骨骼失養而引起的疼痛,即"不榮則痛"。
古人云:“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沉降,雖然盛夏的濕熱尚未消退,但秋燥漸起,而秋燥最容易耗傷人體津液陰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該繼續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潤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山藥、蓮子肉、銀耳、枸杞以及梨、桃、葡萄等,同時還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立秋養生提示
早臥早起
立秋之后,日常起居宜早臥早起。“早臥”,一般指在晚上10時左右入睡,可調養人體陽氣,順應陽氣之收養。“早起”,一般指在早上5時至6時起床,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
適當活動
此時,早晚會相對涼爽一些,可適當活動,舒展筋骨。跳健身操、打乒乓球、登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健脾祛濕,養肺潤燥
立秋時節,飲食既要注意健脾祛濕,以培土生金,顧護胃氣;又要注意養肺潤燥,以使金水相生,生津養陰。平時可適當多吃赤小豆、山藥、芝麻、銀耳、蘿卜等食物。
夏秋之交“火氣太旺”,3個祛火方解決大問題
立秋節氣到,許多人受不了這份“夏末熱情”,出現了全身乏力、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心情煩躁、口舌生瘡、喉嚨腫痛、便秘、小便短赤等“上火”癥狀。夏秋之交“火氣太旺”怎么辦?
下面介紹幾款“去火”食療方。
清心蓮子飲
材料:中藥顆粒劑蓮子、蓮子心各2袋(20克),連翹1袋(10克),生甘草1袋(3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顆粒劑、蜂蜜混合,再加開水200毫升,充分攪勻,即可分次飲用。
功效:養心安神,清熱去火。
百合冬瓜粥
材料:小米50克、百合5克、冬瓜100克。
做法:冬瓜留瓤、去皮去籽,共熬煮至米開花、百合冬瓜軟爛即成。
功效:養陰,祛濕,祛心火。
杞菊桑葉茶
材料:中藥顆粒枸杞子1袋(10克)、菊花2袋(12克)、桑葉1袋(10克)。
做法:將顆粒劑混合,加開水200毫升,充分拌勻即可,適溫頻頻飲服。
功效:滋陰,潤燥,解毒,祛火。
(養生中國)
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記者 姬薇
來源:工人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