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海警8日發布視頻證據,還原5日中國海警依法處置菲律賓非法進入仁愛礁臨近海域船只。相關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視頻畫面顯示,中國在應對這起非法入侵事件時使用的是執法力量而非軍艦,且在執法過程中,中國表現出相當的克制和專業。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7日會見菲外交部官員時強調,采取炒作戰術和引入第三方勢力只會使事態更加復雜化,希望雙方盡快啟動商談,共同維護有關海域和平與安寧。然而,在美西方的鼓動下,菲律賓仍然保持強硬態度,宣稱將加強在仁愛礁附近的存在。有分析認為,美菲在南海挑動是非的做法,既反映菲方企圖借助美方力量逼迫中方讓步,并在南海問題上占便宜的“小算盤”,也體現了美方在南海一貫的霸權做法,美國從來沒有放棄把南海問題作為落實印太戰略和實施中美競爭的抓手。英國《衛報》稱,中菲南海糾紛上升成為中美兩大超級大國之間沖突的風險正在不斷增加。有美國智庫表示,美國不應僅僅“通過中美競爭的棱鏡看待東南亞地區”,將其片面地視為美方的“地緣政治舞臺”。
“中方一直有很明確的劃線”
中國海警8日公布的視頻證據顯示,5日9時40分許,中國海警5201艦對菲“尤娜扎·五月”2號游艇進行警示性水炮噴射,全程保持理性克制。《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這段2分40秒長的視頻中,中國海警船全程沒有改變航向,是在菲律賓船只執意要沖闖仁愛礁附近海域的背景下,中方才發射水炮對其進行警示驅離。
經士智庫創始人兼總裁、退役海軍上校田士臣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菲律賓相比,中國國力相對較強,但中國從未恃強凌弱。他表示,中國在應對這起非法入侵事件時使用的是執法力量而非軍艦,執法和使用軍艦在沖突性質上完全是兩碼事。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官方微信號8日發布消息稱,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7日會見菲外交部副部長拉扎羅時闡述了中方在仁愛礁問題上的一貫立場,介紹了近期仁愛礁事件原委。黃溪連強調,今年年初,兩國元首就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達成重要共識。希望菲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切實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停止一切單方面行動,避免局勢升級甚至失控。采取炒作戰術和引入第三方勢力不僅于事無補,只會使事態更加復雜化。中方已多次向菲方建議就如何管控仁愛礁局勢進行商談,這充分體現中方管控仁愛礁局勢的誠意。中方一直在等待菲方反饋,希望雙方盡快啟動商談,共同維護有關海域和平與安寧。
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聲稱船底漏水,在仁愛礁西北側礁坪“坐灘”,并長期駐守7名士兵。據路透社報道,從2014年年底開始,菲海軍利用漁船及其他小型船只,把水泥、鋼鐵、焊接設備等物資運到“馬德雷山”號艦上,以加固船體。中方近年來多次要求菲方拖走該船,并且不得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用于大規模維修加固的建筑物資。《衛報》8日援引國際智庫危機集團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阿曼達·蕭的話稱,中方一直有很明確的劃線,將菲方人道主義供給和建筑物資運輸船只分得很清楚。從中方表態看,此次是批評菲方運輸建筑物資。
菲海警稱“將加強存在”
據菲律賓ABS-CBN新聞網8日報道,菲海岸警衛隊當天表示,在與中國船只發生新的緊張事件后,他們將加強在“愛尤銀礁”(即仁愛礁)附近的存在。菲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總干事喬納森·馬拉亞同日表示:“菲律賓沒有也永遠不會簽署任何協議,放棄對愛尤銀礁的主權和管轄權。”馬拉亞5日曾宣稱,菲律賓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與美國在南海開展聯合巡邏行動。
外媒注意到,菲律賓方面態度強硬,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撐腰”有關。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帕特里克·萊德7日強調“美方與菲律賓盟友站在一起”的立場。美國國務院日前宣稱,對菲海警的武裝攻擊將觸發《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另據菲律賓《馬尼拉公報》8日報道,日本當天向菲律賓提供了11 億日元(約合5500萬元人民幣)的贈款,用于菲海岸警衛隊采購衛星數據通信系統,以“提高其海域意識和海上執法能力”。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8日表示,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方,無權在這個問題上指手畫腳。我們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利用南海問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切實尊重中方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尊重地區國家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所作的積極努力。中國軍隊將堅決履行職責使命,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駱永昆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菲律賓企圖通過美國的支持和幫助維持其在南海所謂權利。但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一方面依靠美國,維護自己利益;另一方面,菲律賓高官也表達了不允許美國在菲基地上部署進攻性武器的態度。看得出來,菲律賓自己也認識到過度依賴美國的危險。如果此次仁愛礁事件繼續發酵或南海局勢繼續升溫的話,將對地區國家帶來沖擊。很大程度上,菲律賓愿意維持同中國相對穩定的關系,因為如果中菲關系破裂的話,那么對菲律賓乃至整個地區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美國之音”8日報道稱,美菲自1951年簽署共同防御條約,近年來多次宣稱對菲律賓船只的武裝襲擊可能會令美國啟動這一條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副研究員納塔勒格瓦稱,最近幾個月美菲同盟的一個關鍵發展是,兩國試圖厘清何種情況下互防條約將生效,“當前的措辭是,如果在太平洋上發生對菲船只或船員的武裝襲擊,關鍵字是‘武裝襲擊’。然而,在使用水炮或激光設備的情況下,是否有資格觸發這些事件存在一些模糊性”。
美在東南亞論調“十分虛偽”
作為一個非南海聲索國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非締約國,美國近年來一直在南海挑撥事端,刻意渲染南海緊張局勢制造“安全陷阱”。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之下,美國極力把中國宣傳為南海地區的“強權國家”,把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非法占領中國島礁的一些東南亞國家視為“受害者”。這種敘事在國際輿論場上最容易獲得流量,博得關注。事實上,在美西方的鼓動下,一些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地區擴充軍備的態勢鮮明,美西方推動南海地區的軍事化,甚至核武化、北約化的態勢也非常明顯。美西方企圖在南海對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關系形成更大的政治干擾。
美國亞洲協會8月初發布的最新報告表示,東南亞位于對全球貿易運輸至關重要的地理咽喉要道,由于中國在當地影響力不斷擴大,拜登政府十分擔憂,并將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視為其制定東南亞區域戰略的關鍵因素。然而報告認為,美國不應僅僅“通過中美競爭的棱鏡看待東南亞地區,”將其片面地視為美方的“地緣政治舞臺”,而應該“依據其自身優勢尊重該地區,成為更可靠、更良性的合作伙伴”。報告還提到,建議美國“淡化”有關“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言論,因為東南亞民眾認為此類言論“十分虛偽”,將其視為“西方國家強加給非西方國家的規則”。
【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 黃棟星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丁雅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