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真人電影《芭比》的上映為世界帶來了一波粉紅色的“回憶殺”。源自為女兒“尋找玩具”的初心,20世紀50年代,“芭比娃娃”在美國女企業家羅絲·漢德勒的打造下問世,而后幾乎成為“每一位少女的夢”。60余年來,“芭比娃娃”在爭議中不斷適應社會觀念與環境的新變化。
美國《時代》雜志稱,20世紀40年代,芭比娃娃的生產商——美泰玩具公司還是一家家具制造商,由羅絲與丈夫埃利奧特共同經營。二戰期間家具銷售困難,夫婦二人轉變思路,將正常家具等比例縮小,打造精致的兒童玩具。眼見轉型有效,漢德勒夫婦索性就將家具店改成了玩具店。
而后二人迎來了女兒芭芭拉,那個年代女童的玩偶做工有待提高,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玩偶沒有可以活動的關節,服裝也總是脫落。此外,玩偶品類也較為單一,基本都是嬰幼兒形象。大部分女孩會在游戲中自動代入“母親”的角色,但芭芭拉卻不同,她喜歡把玩偶當成“成年人”相處,其他小女孩給玩偶“喂奶”和“哄睡”時,“早熟”的芭芭拉已經開始關心玩偶的“學業”和“前途”。
為了給女兒尋找更合適的玩具,50年代初期,羅絲著手研發成年女性形象的玩偶。1956年,她在歐洲度假時發現一款德國玩偶,這款玩偶具備成年女性的特征,符合她之前的構想。于是,她將玩偶打包帶回美國,經過反復調試、改裝、再設計,打造出了金發碧眼、身材婀娜的第一代“芭比娃娃”,而“芭比”正是女兒芭芭拉的昵稱之一。
在當時相對保守的社會環境下,芭比娃娃的誕生并不被人看好,雖然女孩子們很喜歡它漂亮時尚的外觀,但女孩的母親們對其“性感”的造型深感不適。羅絲公司麾下的設計師拒絕開發這種新品,理由是“不會有母親給自己的女兒買一個有胸的玩偶”。新品面市后果然銷量慘淡,羅絲甚至一度致電日本的代工廠要求停產。
在相關專業人士的建議下,羅絲迅速改變營銷策略。她在廣告文案中將芭比娃娃塑造成“少女時尚模特”,“她”既有助于孩子妥善打理外在形象、又能提升她們的時尚品位,這種定位完全符合美國當時的社會潮流。
1959年,芭比娃娃亮相美國紐約國際玩具展,年銷量超過30萬件。在之后的營銷中,羅絲還巧妙運用“剃須刀理論”——賣出一支剃須刀,等同于“無限量”賣出刀片。她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售出可換裝的芭比娃娃,只給娃娃配備最基本的服裝;與此同時,公司方面不斷推出娃娃的服飾、配件。截至2006年,芭比娃娃風靡全球150多個國家,全球平均每秒就有3個娃娃被售出。芭比娃娃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紐約時報廣場甚至在1974年專門將一段道路短暫改名為“芭比大道”;2016年,法國盧浮宮裝飾藝術博物館專門舉辦“芭比娃娃展”,呈現700多款芭比娃娃。
在成長歷程中,芭比娃娃的爭議從未間斷。在批評者看來,該產品是販賣身材焦慮的代名詞,是對女性的“物化”。為了消除刻板印象,芭比娃娃的造型不再僅限于穿漂亮衣服的“白人金發美女”。20世紀80年代,芭比娃娃增添了非裔與拉美裔造型;而后的芭比家族更是擁有醫生、軍人等職業形象。
不僅如此,美泰公司還十分注重用故事打造經典“IP”,讓玩偶家族成員的人物個性躍然紙上。新加坡《海峽時報》總結道,芭比娃娃的經久不衰離不開美泰的品牌策略,以及對社會、文化甚至政治環境變化的迅速適應。(劉皓然)
來源:環球時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