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求職季,有不少畢業生正忙碌找工作準備走向職場。然而,對于缺乏求職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在找工作的同時要小心“求職陷阱”,警惕套路和騙局。日前,武鳴區人社局梳理了幾類常見的求職陷阱,并發布應對提示。
當面對合同條款不明晰,要警惕遭遇“合同陷阱”。有的用人單位利用畢業生經驗不足的特點,在聘用合同的試用期管理、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等內容上做文章,制定“霸王條款”,要求無條件服從加班、試用期離職不結算工資等。一旦求職者違反這些“定制”規定,用人單位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直接辭退求職者。應對方法:建立勞動關系雙方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要注意勞動合同是否具備《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必備條款,包括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條件等,高度警惕其中于法無據、明顯不合理的條款。尤其是要仔細閱讀關于勞動報酬、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細節內容,防止出現勞動糾紛。
當面對只試用不聘用,要警惕遭遇“試用期”陷阱。有的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業務特別繁忙的時候,打著考察試用的旗號大量招聘剛畢業的學生。可是等試用期結束,就以各種理由不通過試用或解聘。此外,還有擅自規定試用期,試用期期限超過法定期限,在試用期間約定的工資低于法定標準等情況。應對方法:畢業生求職者要主動學習有關勞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任何違反規定的試用期約定無效。勞動者在試用期也是有保障的,當個人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向當地人社部門反映。
當面對巧立名目收取費用,要警惕遭遇“收費”陷阱。不法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以招工為名,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押金、崗位穩定金、資料審核費等費用。“黑中介”打出“包你進某某大企業”廣告,要求交納高額中介費,當應聘者交費后,要么隨便介紹工作,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甚至人去樓空。應對方法:求職者可關注“廣西人社”“南寧人社”和當地人社局微信公眾號,通過廣西人才網、高校招生就業處網站、校招、職能部門舉辦的招聘會等官方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參加招考時,應到公招政府官網上報名。需要持證上崗的,辦證費用應由辦證機關收取。如果招工單位沒有任何證照,應立即停止交費,記清詳細地址和聯系方式,向當地人社等部門舉報。
南寧日報 記者 朱新韜 通訊員 潘胤璇
來源:南寧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