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暑假,湖南博物院是湖南長沙人氣最高的文旅打卡地之一。湖南博物院特別策劃的“神游——歷史時空中的數字藝術展”正在展出,吸引萬千觀眾。展覽集合了多件重磅級“鎮館之寶”,還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以當代視角、數字化手段,創造了與這些文物相呼應的作品,形成跨歷史時空的藝術“對話”。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去現場看看。

當數字藝術遇上中國的古老文物,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這里是湖南博物院眼下人氣非常高的“神游”展的入口。展覽從今年6月30日正式開展以來,已經接待了近10萬名觀眾。在這個空間里,觀眾們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去看去感受,也可以和展品進行互動。“神游”展重頭戲,當屬它的第一個單元:“國寶的數字化重生”,在這個單元里一共有5件國寶級文物,每一件都堪稱是“鎮館之寶”。

湖南博物院 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遠
在這么多國寶里面,我們為什么要選這么5件?首先文物還是要適合去講故事,它也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說T形帛畫,它應該是馬王堆漢墓里邊,最有藝術性的一件國寶了,而且在中國的美術史上,它是一件里程碑的國寶。還有我們的素紗單衣和(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其實是代表了漢代高超的紡織工藝,絲織技術。

薄如蟬翼,輕如煙霧,說的就是這件1972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素紗單衣。它的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衣料鋪展開約2.6平方米,僅重49克。如果除去它的領口和袖口的鑲邊,單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盡管已經經過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有立體起絨的效果。

湖南博物院 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遠
我們把傳統文物和現當代藝術家進行了結合,現當代的藝術家圍繞國寶進行了再創作。

湖南博物院 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遠
它的名字叫如蟬翼如云霧,它真的是藝術家用真實的蟬翼做出來的一件衣服,其實也是想表達素紗單衣那種輕薄的感覺。(藝術家)買了2500片的蟬翼標本,然后自己一片一片地去連接。

如果說素紗單衣是如夢如幻,絲綿袍就是低調的奢華。這件同樣來自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制作時要先用戳印的方式印花,然后用蘸有不同顏色的畫筆描繪著色,形成有枝蔓、蓓蕾、花蕊、葉子各種形狀的花紋。

湖南博物院 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遠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多媒體數字化的手段,對國寶進行闡釋和轉譯。

總臺記者 姜文婧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運用了3D打印、鋁合金工藝的機械裝置,您可以猜猜它是在與哪件國寶“對話”呢?200個機器人一圈圈列陣排布,它們的外形酷似中國的鼎,在它們的下方還有可移動的腿部結構,看起來又酷又萌。在它們環繞的中心就是大禾人面紋方鼎,大禾人面紋方鼎出土于湖南寧鄉,屬于商代晚期,在中國考古發掘中以人臉為主要紋飾的青銅器,迄今為止僅此一件。

湖南博物院 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遠
在湖南就出土了很多青銅器,我們院收藏的青銅器,有兩大特色,一個是數量比較多,器型非常多,同時在造型上也很有地域特色,它有很多動物造型的。比如說我們今天在“神游”展廳看的這件豬尊,它就是全國目前發現的(商代)唯一一件以豬為造型的青銅尊,同時它是一件酒器。

觀眾 范亭瑤
把數字媒體和傳統文化的文物結合得非常出彩,很有一種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民族自豪感,過了這么多年直到今天它還是有很多新的內涵可以挖掘,還可以帶給我們新的美感體驗。
轉自:CCTV4《中國新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來源:CCTV4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