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被演唱會主辦方放過鴿子嗎?
天氣原因、場地協調不到位、設備出現故障、歌手身體狀況不佳……在這些稀松平常的理由中,日前某主辦方在演出前兩天突然宣布“演出被迫取消”,給出的解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因為銀行單方面操作失誤,導致資金未能到賬,演出暫定延期。”
在網友看來,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票也賣了,錢也收了,但是勞務費還沒給藝人匯過去(是銀行的鍋),他們不干了,所以大家散了吧。
此話一出,樂迷們炸鍋了。

主辦方“膠囊娛樂”發布公告。微博截圖
僅剩兩天宣布取消演出,
究竟是誰的鍋?
7月18日,歌手艾怡良和孫盛希共同宣布將于8月10日、8月12日分別在廣州和深圳的LiveHouse舉辦聯合演出。然而開演前2天,藝人方和主辦方“膠囊娛樂”突然先后宣布演出取消。
艾怡良、孫盛希在微博發文稱:由于主辦方未能于本次大隊出發前完整履行合約之相關權利義務,經協調后,本公司站在維護藝人及團隊演出權益之立場,取消本次如期出席演出之計劃。

歌手艾怡良微博說明演出取消原因。微博截圖
而主辦方“膠囊娛樂”則發文表示,演出取消的原因為“銀行單方面操作失誤”——雖然多次與銀行溝通嘗試各種方法補救,但被銀行通知已經來不及在約定時間內順利到賬。
“年度奇葩鴿人理由”“這樣的主辦方趕緊被市場淘汰”“一看就是借口,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是這個”……三方的聲明發出后,樂迷爭議甚囂塵上。場外,艾怡良經紀人左光平在社交平臺上稱:“2023還有這種事,我也是不敢相信。”
而“膠囊娛樂”的官方微博則通過開啟“一鍵防護”模式,關閉了轉發及評論區內容的展示。

微博截圖
為此,記者致電就職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相關從業者,對方直言:“更像是主辦方不想匯這個款,拿銀行來頂鍋。銀行單方面操作失誤這個理由太籠統了,是銀行卡號不對,還是新手操作不當,總有個原因吧。”
該從業者表示:“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借口。因為就算轉錯錢了,也能通過特殊業務辦理,在短時間內退回或者是追回這筆賬,然后再通過正確路徑把這個錢劃到對方賬戶里的。再說了,實在不行,就不能換一家銀行嗎?”
粉絲的損失,誰來承擔?
據悉,此次演出舉辦的場地為廣州太空間、深圳SoFun,兩家LiveHouse分別可容納約1200人、900人,票價分為早鳥票290元、正價票340元、VIP票380元三檔。根據主辦方“膠囊娛樂”曾發布的“秒售罄,后續不再加票”的消息可推斷,兩場售罄演出的票房收入總計預估超過70萬元。
然而,對于粉絲來說,刨去時間精力,賬面上的票價也許還抵不過因演出取消造成的折損。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反映“買的高價黃牛票,不能全款退”“因為退票白白損失了幾百塊”。

網友評論。微博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主辦方“膠囊娛樂”在發布演出取消聲明時提到,票款將原路退回,并且會在“重新演出開始時給大家一定的補償”。但截至發稿時,主辦方并未給出具體的補償方案。
此次事件并非個例。近一個月,“膠囊娛樂”已接連取消或延期了四場演出,如原定7月27日舉辦的生祥樂隊和惘聞的聯合演出,也因“生祥樂隊部分樂手入境簽注遇到困難”延期。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7、8月份,音樂演藝市場上至少有15個演出活動在官宣之后又宣布延期或取消,如青海帆船音樂節、中國·吉林市2023玫瑰音樂節、毛不易“幼鳥指南”巡回演唱會北京站等,其中多個主辦方在公告中未明確解釋原因。

“膠囊娛樂”宣布另一演出延期。微博截圖
那么問題來了,粉絲的損失,誰來買單?作為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律師左璀璀向記者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36條第2款及第566條規定,若主辦方確實存在違約事實,當事人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消費者可以首先聯系主辦方或票務網站,了解退票政策和退款程序,提供相關的證據、購票憑證等,要求主辦方退還票款、對住宿及交通費用進行賠償或提供其他合理的解決方案。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督管理局、文旅局等有關部門提出投訴、舉報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不過,左璀璀直言,總體來看,消費者的維權難度較大,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主辦方的政策、票務網站的退款政策、購買保險的情況、特殊政策以及輿情的影響。此前有藝人臨時取消演唱會后引發歌迷不滿,最終以工作室全額補償交通、住宿損失的形式告終,但此類情況并不常見。
“消費者購票前應該仔細閱讀票務網站或主辦方的退票政策和購票合同,了解自己的權益和責任;通過‘黃牛’等非官方途徑購買的門票可能導致最終無法實現維權請求,故建議通過官方渠道購票,留存好具體的訂單記錄等證據。”最后,左璀璀提出一個折中的建議:“國內保險公司有面向消費者的演出取消、延誤險等類型的險種,能夠分擔演出活動臨時取消導致的經濟損失,消費者可以選擇性購買。”
作者:劉越
來源:中國新聞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