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記者 饒 翔 劉江偉
在五十歲這一年,喬葉完成了她的長篇小說《寶水》。這并不是她的首部長篇小說,卻被她視為自己的“長篇突圍之作”。因為這一次,她堅實地把作品寫在了中國的大地上。
《寶水》以平淡而近自然的文字書寫豫北一個叫“寶水”的山村的四時風物與日常生活,以豐富而扎實的細節展現傳統風俗中悄然發生的山鄉新變。小說以平實生動、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的語言,通過對鄉建專家、基層干部和普通村民等典型人物的塑造,為中國大地行進中的鄉村振興留下了一時一地的文學記錄。別有意味的是,喬葉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起名為“地青萍”,賦予其土地的底色。她懷著復雜的情感深度參與村莊的具體事務,見證著新時代背景下鄉村豐富而深刻的嬗變,自身的失眠癥被逐漸治愈,終于在寶水村落地生根。

喬 葉 資料圖片
喬葉出生于河南修武縣,在鄉村度過了童年歲月,從師范學校畢業后當過鄉村教師,有比較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對很多喜歡散文的讀者來說,喬葉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在20世紀90年代,喬葉就因其優美的散文深受讀者喜愛。在進入河南文學院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后,喬葉又重點在小說創作領域勤奮耕耘,碩果累累。2010年她憑借《最慢的是活著》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這部作品對鄉村女性生命進行了有力的書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視為喬葉鄉土題材創作的代表作。2020年,喬葉調到北京,擔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
“我特別想要感謝的是兩個地理概念:感謝老家河南,感謝新家北京。”在得知獲獎的消息后,喬葉首先想到的是“感謝”。“《寶水》寫的是河南的鄉村故事,最基本的體驗和感受都來源于河南,而北京三年的生活和工作對我的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提升和成長。如果說《寶水》里面的情感基因是河南,那么《寶水》背后的精神氣場就是北京。”

獲獎作品書影 資料圖片
“我更要感謝這個大時代。大時代讓我享受到了多重福利,非常幸運。”喬葉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今年4月12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她關于《寶水》的創作談《精神原鄉的返程》,這天的光明日報綜合新聞版正好刊發了她老家的消息《河南修武:春回云臺旅游旺》,和創作談簡直是相互呼應的“美好邂逅”。據這則新聞報道,云臺山鎮“發展民宿和家庭賓館373家,民宿集聚程度在全省首屈一指”。“在這些家庭里,想來都有些《寶水》故事。《寶水》的創作,就源自這些人家的故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故事。”喬葉感嘆道。
在七八年前喬葉有了想要寫《寶水》的意念后,便開始了她稱之為“跑村”和“泡村”的前期準備階段。江西、甘肅、貴州等地的村莊“跑”過,江南的包括浙江的蕭山、溫州等地很富庶的村莊“跑”過,河南的如豫東、豫西的村莊也“跑”過,她領略到了因地制宜的多樣氣息。“泡村”則是比較專注地跟蹤兩三個村近年的變化,如豫南信陽的郝堂村、老家豫北太行山里的大南坡村和一斗水村等。在體驗階段過后,她進行了知識補充、人物采訪,還有情感投入,克服了創作上的重重困難,一字一句,點點滴滴,慢慢寫起,涓涓匯聚,終成了這部《寶水》。
喬葉認為,作家的寫作必然在時代中,無論多么個人化的寫作,也是這個時代的個人化寫作。“作家和時代,就是浪花和大海、莊稼和土地的關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飲,這一瓢水也是時代的成分。在這個大時代里,我很幸運地取到了屬于自己的《寶水》,充滿了感恩。”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2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