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推動沙特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條件竟是與中國保持距離?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援引一名美方官員的說法稱,美國已與沙特就后者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協議的大致框架達成一致。據美國官員透露,若這項協議最終達成,沙特將承認以色列,而作為交換,以色列將對巴勒斯坦作出讓步,此外美國也須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并幫助其發展民用核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關于沙特、以色列和美國的三方協議中,美國專門針對中國向沙特開出條件,涉及軍事、經濟等領域,要求限制沙特與中國的關系。美國官員稱,拜登政府對該協議的關注反映出其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即美國必須繼續在中東扮演核心角色,以遏制伊朗,孤立俄羅斯,并阻止中國在中東地區取代美國。對于《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稱,“目前還沒有一套商定的談判方案,也沒有一個商定的框架”。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東問題專家認為,美媒披露的信息真實性有待考證。若美國真的提出上述條件,沙特不太可能接受,因為這將影響其作為主權國家的獨立自主,且為未來同中國的合作設置障礙。

涉軍事基地、華為和人民幣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兩周前在吉達會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希望加快相關協議談判進程。談判代表們現已開始討論具體細節。美國官員認為,在未來9至12個月內,他們可以敲定該協議更詳細的細節。
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數家媒體援引知情官員透露的談判內容稱,除一些涉及三方的條件之外,沙特向美國提出了3個主要訴求:協助沙特發展民用核技術;擴大對沙特武器出口;一旦沙特遭到襲擊,美國將提供支援。而美國要求沙特從經濟和軍事上保持與中國的距離。美國希望沙特能保證不讓中國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要求沙特限制使用中國華為公司研發的技術;在對華出口石油時,沙特必須保證用美元而非人民幣與中國結算。除了針對中國的要求外,美國還希望沙特能增產石油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根據美媒報道,沙特向美國提出的3個要求都可以歸為安全要求。美國在整個中東地區都未給予其盟友類似北約的條約性質的安全保障,這讓包括沙特在內的美國盟友感到不可靠。而美國向沙特提出的3個涉華條件,本質是不希望沙特與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關系。他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沙特,都不太可能答應對方提出的要求。
對于《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沙特方面并未予以置評。《華爾街日報》引述沙特官員的說法稱,沙特王儲告訴助手,他還沒有準備好同以色列建立類似于后者與阿聯酋之間的那種全面外交關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阿拉伯語網站報道,沙特戰略與安全事務分析人士法瓦茲認為,巴勒斯坦問題是沙以關系正常化的主要考驗,沙特方面在這個問題上不太可能作出讓步。
柯比10日對有關報道回應稱,談判人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也稱,《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大幅夸大了當前現狀”。不過,美國官員沒有明確表示,美國開出的涉華條件是否屬實。
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沙特在能源、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地位于中東地區而言舉足輕重,該國有比較強的地區大國抱負,一直在謀求多元外交的靈活空間和自主性,積極奉行“向東看”戰略,高度重視與中國深化戰略伙伴關系。文少彪說,中沙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發展愿景”對接,不斷豐富兩國合作內涵,已形成十分緊密的相互依賴關系。盡管美國試圖將沙特納入對華戰略競爭軌道,但是沙特肯定會權衡持續擴大的中沙經貿利益和中沙關系的戰略價值,而不愿意卷入中美戰略競爭。
醉翁之意在中國?
彭博社10日稱,拜登政府已經悄悄探索推動沙特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幾個月了。從表面上看,這樣做是為了促進中東和平。但從戰略角度看,美國有多重考慮。半島電視臺網站引述外交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為,隨著2024年美國大選季全面展開,拜登政府已將沙特與以色列之間關系正常化視為一項政策目標。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在海灣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半島電視臺分析稱,此前,美國方面發出的許多信號表明,該國對中國與其海灣盟友之間的任何安全合作持保留態度。“美國意識到,隨著中國崛起為全球參與者,美國已經無法阻止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發展更為廣泛的關系。因此,美國的目標是確保這些新關系不會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霸權。”
彭博社評論認為,拜登政府推動沙特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其醉翁之意是針對中國。要說服沙特,美國必然作出不少讓步,拜登政府之所以愿意在中東問題上下這么大賭注,就是為了防止中國在中東這個關鍵地區擴大影響,這也折射出美國為阻止沙特與中國拉近關系愿意付出很大的代價。
針對美媒透露的3個涉華條件,牛新春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在軍事領域,美國視中東為禁臠,軍事安全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支柱,也是美國影響中東的主要手段。目前,美國認為在經濟領域,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領先。因此在軍事上,美國不會允許其中東盟友與中國走得更近,也對相關問題十分警惕。在經濟領域,美國為保證美元霸權,提出沙特的石油出口以美元結算,也有其考量。關于華為的條件,牛新春說,美國重視與中東國家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如5G、衛星導航等。這關乎一整套技術和經濟生態系統,該系統由美國和中東國家共同構建,華盛頓擔心使用中國技術會威脅其整個系統的安全性,更擔心中國取代美國的系統。
實現戰略意圖阻力重重
近年來,美國多次被揭露插手別國的內政外交。此次美媒相關報道再次顯示出,華盛頓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公然干預中東地區國家外交政策的獨立與自主。文少彪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妄圖把與中國的戰略競爭蔓延到更大的范圍,不遺余力將中東裹挾到中美戰略競爭軌道,華盛頓將大國零和博弈邏輯強加給中東地區,毫不在意后者謀和平、求發展的集體訴求,這是典型的冷戰思維。牛新春認為,近年來,華盛頓持續推動中東戰略收縮,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中國、歐洲、俄羅斯、印度等的影響力相對上升。當前美國的中東政策正出現一個悖論。一方面,美國戰略收縮、減少投入,為中東國家提供發揮更大自主性的空間;但另一方面,美國又希望保持自身影響力,限制中東國家的自主性,這無疑是矛盾的。
雖然美媒透露出美方向沙特提出的條件,但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其戰略意圖能否真的實現有待觀察。目前,以色列尚未參與美國和沙特的談判。無論是美國還是以色列,想全盤接受沙特提出的條件都困難重重。各方在安全保障、民用核項目等問題上,都面臨著不小的阻力。美國中東研究院官網10日刊發文章稱,拜登政府的有關外交動作能否成功涉及5個因素:美沙關系、美以關系、巴勒斯坦問題、中東地緣政治問題以及美國國內政治,特別是美國政治撕裂現狀和即將到來的2024年總統選舉。
彭博社11日稱,想遏制中國影響力固然是美方目標,但拜登政府倘若真的為此而跟沙特達成協議,那才是漫長痛苦進程的開始。
【環球時報駐阿聯酋、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任皓宇 孟翰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