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8月7日,被稱為“臺版芯片法”的《產創條例》第十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上路,臺當局稱為了鼓勵半導體、電動車研發,最高可給予研發費用25%的租稅優惠。臺“行政院長”陳建仁聲稱,希望借此確保讓重要技術、生產,都能“根留臺灣”。

這個所謂的“臺版芯片法”更像是臺當局的掙扎和嘆息。僅一天之后,也就是8日,臺積電正式拍板與博世、英飛凌以及恩智浦共同在德國打造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被視為臺灣半導體產能加速外流的最新例證。另據臺灣《經濟日報》8日報道,臺灣世界先進半導體在規劃興建旗下首座12英寸晶圓廠,并有意落腳新加坡。一旦實現,意味著臺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這四大島內晶圓代工業者都在大陸和臺灣以外擁有12英寸晶圓建廠計劃,其中臺積電在美國、日本等地建廠,聯電與世界先進同在新加坡建廠,力積電則規劃在日本建廠。此前還有消息人士透露,鴻海計劃投資160億盧比(約合1.94億美元),在印度金奈附近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園區,計劃2024年建成。
針對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紛紛到海外擴張,島內看法不一。中華信評表示,臺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布局,有助于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要數年才有明顯效果,且可能為臺積電帶來成本升高與利潤率降低等風險。
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10日撰文稱,在美國要掌控臺積電核心技術的當下,臺積電毅然轉頭向德國拋出橄欖枝,“很難說這不是臺積電在給美國使臉色”。
美國財經媒體專欄作家高燦鳴撰文稱,未來臺積電工廠將遍及三大洲,然而這并非是其本意,因為張忠謀創辦臺積電以來一直回避股權合資,以便保有完整的決策與主導權。島內《中國時報》10日稱,臺積電正從全球產能最集中的科技巨頭成為廠區遍布全球的公司之一,產能集中優勢不再,這不在臺積電原先計劃之中。
臺媒還道出島內半導體海外建廠面臨的幾大難題。第一是技能員工短缺。臺積電日前表示,其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因為缺乏專業人才,無法實現明年起大規模生產的目標。英國《金融時報》則示警,德國也面臨嚴重的勞動力問題,預計工作年齡人口將在未來10年內減少20萬。德國經濟研究所最近一份研究也指出,在2021年6月至去年6月間,德國半導體產業人力短缺達6.2萬人。臺積電投資德國設廠,恐將加劇人力短缺問題。
第二是工會難纏。為了提升建廠效益,臺積電決定派遣500多名人員前往美國支持,卻引起亞利桑那州工會強烈反彈。當地最大工會發動請愿,要求國會擋下這些技術人才的簽證。據臺媒報道,臺積電日前與亞利桑那州政府簽署一項“自愿保護計劃”,臺積電將遵守高于聯邦標準的要求接受州政府監督。資深媒體人陳鳳馨直指美國或成為臺積電“死亡陷阱”。
第三是企業文化差異。有分析師稱,臺積電之所以能成為半導體領頭羊,仰仗的是臺企員工的敬業精神,但如今廠房搬到美國,不但人力成本比島內貴一倍,員工的行事風格也可能令臺積電“變了調”。
第四是資源問題。美國得州薩姆休斯敦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撰文稱,生產半導體需要大量的水、充足的電,而亞利桑那州屬于沙漠地形,近年因為全球變暖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此前,臺芯片產業高層多次發聲,強調芯片業的關鍵環節要留在臺灣。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生產公司最尖端的晶片需要多達3000名科學家一同努力研發,“除了臺灣,我們不能把它放在其他地方”。
島內媒體“風傳媒”的文章稱,以臺積電目前超過六成的市占率,以及占據近九成先進晶片的優勢,臺灣的重要性絕對不容小覷??墒桥_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勞工反彈后,美國政治人物立即出面安撫美國勞工,很顯然,拜登政府為了國家安全的考量,積極重組全球晶片產業鏈的同時,絕對不會忘了顧及美國選民手中的選票。臺積電面臨的挑戰可能還在前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