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隨著總臺《一饌千年》節目的播出,關于蘇州飲食文化的種種標簽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從沁人心脾的蘇氏綠豆湯、“干飯人專屬許愿神器”定勝糕,到全網查拼音才能讀懂的“十二月魚鮮”,一道道精致美味還蘊藏人文氣息的美食刷新了大家對蘇州的固有印象。

所謂“烹小鮮可達至味”。《一饌千年》新一季節目最大的變化是走出演播廳,來到了生活中,首期到達有著“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州吳江區,翻閱古籍找尋美饌,走進生活找尋創意,以每月一魚的時令美食探尋為紐帶,巧妙連接起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價值,讓城市在珍饈美饌中盡顯底色。據悉,蘇州吳江區本身并沒有“十二月魚鮮集市”,在節目里大放光彩的十二道魚隱藏在日常生活中,是《一饌千年》將它們拎出來,集合在黎里市河的沿岸兩邊,創建了一口氣吃遍十二月魚鮮的集市,這份創意也是對當地文旅創新的反哺。

正月塘鱧肉頭細,二月昂刺咸肉蒸,三月桃花鱖魚肥……《一饌千年》在一日內品嘗《吳江地方志》記載民諺中提及的這十二道時令美食,不僅讓觀眾見識到吳江人對魚的偏愛,也用更為生動、鮮活的方式串起了吳江美食“不時不食”的特點與智慧。
勾連生活情感,重塑美食類文化節目的全新面貌
作為垂直綜藝市場份額占比最多的類型之一,飲食類節目一直面臨著內容層面的創新瓶頸。而《一饌千年》之所以能夠帶給觀眾新鮮的感覺,恰恰在于它能跳出此類節目的固有模式,將觸角不斷向歷史和生活的縱深處下潛、探尋,去找出歷史美食與現代味蕾間的最佳融合點,完成更為廣譜化的人文連接。

在探索菜的過程中,觀眾一次次為珍饈美饌背后的細節與故事感動不已。馬凡舒吃紅燒白魚時回憶起姥姥的味道,吃到根本停不下來;劉濤驚嘆于毛豆子燒鲃魚的鮮嫩,直呼“深得我心”;任魯豫在品嘗十二魚鮮后由衷感嘆“真羨慕吳江人的月月有魚”,也理解了為什么一道“莼鱸之思”能讓張翰饞到無心“北漂”……所有這些細節的精準捕捉,都讓“味道”所承載的人情味和血脈情在不經意間自然流淌。

節目中買菜、捕魚等內容也勾連起美食與地理環境、生態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層聯系,讓觀眾在沉醉于美食美味的同時,也能有感于背中蘊含著的一份獨特的文化底蘊。

以央地聯動之姿,釋放文旅更多新活力
事實上,每一次尋味都是一次潤物無聲的文旅宣傳。早在節目錄制期間,新聞報道與媒體見面會等動作就吸引了很多觀眾關注蘇州吳江,借由本期節目的播出,也讓觀眾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吳江的美食特色。
《一饌千年》有意識的將內容側重點放在“探索”上,以追根溯源的認真態度去解碼古籍中珍饈美饌的發展軌跡,也引領觀眾隨著節目,共同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深度游。比如在首期節目中,觀眾就可以循著鏡頭的轉換,乘船在黎里市河品味十二道美食,感受黎里市河小橋流水人家的婉轉愜意,傾聽評彈的韻味悠遠,河邊浣紗的淳樸自然。

不難預想,隨著節目的播出,吳江十二魚鮮、“人在畫中游”的黎里市河、味道香甜寓意有趣的定勝糕、清爽沁人的蘇氏綠豆湯……這些蘇州吳江的美食、美景,都將成為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來的打卡點。
在文旅融合的視角下,《一饌千年》將珍饈美饌與美食生活創新結合,讓地方飲食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結合,這樣的雙向奔赴,才是總臺與地方的共融共創,也是文化火種持續燃燒的不竭動力。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