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網北京8月14日電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即將到來之際,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對外發布《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自明天起施行?!督忉尅分荚谶M一步強化森林資源司法保護,以法治護航綠水青山。
記者了解到,近五年來(2018年—2022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相關刑事案件64788件、生效判決人數82704人:其中,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刑事案件4171件、5521人;盜伐林木刑事案件8239件、11622人;濫伐林木刑事案件30711件、40104人。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高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表示,近年來,涉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規范日趨完善。例如,2002年《刑法修正案(四)》對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規定的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罪和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的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作了修改完善。2019年修訂的《森林法》對森林權屬、森林分類、林木采伐等方面的規定作出重要調整。法律修改后,司法解釋需要作相應調整。
“與此同時,實踐反映,涉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已有司法解釋在有的方面不完全適應此類案件特點,也需要作出修改完善?!敝芗雍Uf,鑒此,為有效解決司法實踐問題,最高法經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論證完善,制定了《解釋》。
他表示,為確?!督忉尅纷畲笙薅劝l揮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起草過程之中著重把握了如下幾點:
一是依法懲治破壞森林資源犯罪,強化森林生態安全司法保護??紤]到森林資源由林木和林地共同構成,破壞森林資源犯罪,既包括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盜伐林木、濫伐林木等林木犯罪,也包括非法占用林地犯罪。為全面有效保護森林資源,便于司法實務辦案,《解釋》對既有多個涉林犯罪司法解釋加以整合,形成了統一的司法解釋,強化對森林資源的一體保護。在此基礎上,《解釋》根據刑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對相關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作出全面、系統規定,將“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落到實處,嚴密破壞森林資源犯罪刑事法網,彰顯了嚴懲相關犯罪、全面保護森林資源的堅定立場。
二是明確從重處罰情形,充分發揮刑罰的威懾和教育功能。《解釋》針對破壞森林資源犯罪的實踐情況,設置了五項從重處罰情形,即對所涉行為在法定刑幅度以內判處較重的刑罰。例如,非法采伐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林木的行為,較之非法采伐其他地方的林木,對森林資源的破壞程度更為嚴重,故設置為從重處罰情形之一。又如,經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后,繼續實施相關行為的,明顯屬于主觀惡性較大,故亦設置為從重處罰的情形。
三是貫徹從“治罪”到“治理”理念,促進森林生態有效修復。為推動對森林生態的有效保護,《解釋》專門將“積極通過補種樹木、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等方式修復生態環境”明確為從寬處理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引導行為人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從“森林資源破壞者”轉變為“森林生態修復者”。這既是落實從“治罪”到“治理”理念的具體舉措,也是寬嚴相濟、恢復性司法的當然要求,對促進森林生態有效修復具有重要意義。(孫滿桃 劉奕飛)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