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克】由網飛投拍并播出的印度犯罪劇集《冬霧》上線一個月以來持續走紅,印度主流媒體和外媒肯定該劇在內容上的創新。不過,也有批評認為流媒體平臺上此類“過于寫實”的犯罪題材節目容易引發不法分子模仿,之前印度發生過惡性先例,讓不少人擔心罪案題材劇的熱播反而會對印度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靈感源自《殺人回憶》
7月15日上線的《冬霧》首季只有6集,不僅在印度播放量排行榜上位列榜首,在南亞、中東大部分地區的榜單上也名列前茅。《冬霧》講述了一名旅居海外的印度新郎回到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在婚禮前幾天突然身亡,兩名印度警察嘗試揭開這樁謎案的真相,二人生活中也遭遇接踵而至的麻煩。
《冬霧》的主題、視角引發眾多媒體關注,美國《綜藝》評價稱:“由經驗豐富的犯罪劇制作團隊打造的《冬霧》,已然成為流媒體平臺網飛上大受歡迎的黑色題材。劇中兩名警察必須在他們動蕩的生活中揭開令人不安的案件真相,蘇文德·維基、巴倫·索布蒂兩名主演都是曾有作品入圍戛納、倫敦電影節的資深演員,導演編劇等主創的經驗也非常豐富。”
《冬霧》的編劇是印度作家岡吉特·喬普拉,他透露稱,該劇靈感來源正是憑借《寄生蟲》享譽全球的韓國導演奉俊昊早期代表作《殺人回憶》,后者同樣講述兩名警探在田野里勘查現場,通過調查謀殺的過程,倒推當事人的生活習性,“由此上溯到更高層面,關于家庭背后的復雜狀況”。
《冬霧》追求寫實風
在《印度快報》看來,“《冬霧》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它觸及其他犯罪題材常常回避的深層問題,警察的憤懣情緒指向腐敗的上級部門,而不只像某些作品中的人物那樣單薄,只知道堆砌血腥的暴力場面。劇中涉及的嚴肅問題不僅出現在旁遮普邦,甚至在印度全國都存在,逼迫當地人要么茍且地活下去,要么只能逃到海外”。
岡吉特·喬普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冬霧》追求的正是寫實風,“我早就想要表現一些關于旁遮普邦的故事,所以我現在找到這兩個角色來做我的‘嘴替’,把我真正想說的話通過劇集表達出來。”
同時,《冬霧》的寫實化風格,也觸及一些印度社會和政治層面的話題,這在印度是相當敏感的。從2021年起,印度政府要求流媒體遵循當局指定的“自律準則”,因為之前曾有《地下世界》和《坦達夫》兩部劇集因為挖掘印度政壇的黑暗面而引發爭議。
對于此類敏感題材,向來追求爆款的網飛不會錯過,而印度制作方則在“自我審查”的同時,借助鏡頭尋找突破方向。喬普拉稱,“我們試圖尋找社會、犯罪和宏觀政治的交叉點。而恰恰旁遮普邦的政治環境較為復雜——連續兩屆處在反對黨而不是印度中央政府的治理下,該劇有可能在當地引發更大反響”。
創作者必須有道德底線
在印度《GQ》雜志等媒體看來,印度人之所以如此癡迷于寫實風格的犯罪題材影視劇,“首先是因為那些扣人心弦、血肉橫飛的畫面能夠給他們帶來刺激感,同時也是現實世界的投射”。
根據印度犯罪年報數據統計,2021年印度發生了6096萬起可認定的犯罪,包括觸犯印度刑法和地方法律法規。其中428萬起是針對女性的犯罪,比前一年增加15%,而女性觀眾也為寫實類犯罪題材貢獻了頗高的收視率。
此外,在印度播出的罪案題材影視劇也會提供一些獵奇的視角,借助犯罪者的目光,模擬他們的犯罪手法和心理,《怪物:杰弗里·達默的故事》甚至還會給犯罪者一個略顯同情的鏡頭,強調他本身也是悲慘童年的產物。
在心理學家夏德尼·圖奈特看來,長期觀看這些犯罪劇集會給印度觀眾帶來不良影響,“會對這些暴力行為變得麻木,并在極端狀況下沉迷、模仿劇中的黑暗主題。觀眾有必要同時看看輕松的喜劇,在現實中找到心理平衡”。
事實上,印度的確發生過觀眾模仿影視劇在現實中制造慘案的例子。譬如駭人聽聞的德里殺人碎尸案的兇手就向警方承認,他是從熱門劇集《嗜血法醫》中獲取靈感,不僅謀殺了同居女友還將其碎尸,并在三個月中陸續拋尸在附近森林。雖然《嗜血法醫》是從法醫的角度來勘察、偵破各種奇案,最終抓獲那些連環殺人犯,但劇中對于犯罪手法有著相當細致的重現,如何殺人、碎尸以及拋尸的專業化處理被犯罪分子一一學去,這不僅加大了警方偵破和取證的難度,也讓此類犯罪劇集的制作團隊受到批評。
在加拿大、美國、挪威也發生過多起犯罪者模仿犯罪劇集的案例,行兇者甚至包括十幾歲的少年。印度“她們網”對這一現象深感憂慮:“犯罪類節目會導致社會上的犯罪行為增多嗎?新冠疫情之后,許多人癡迷于流媒體上的犯罪題材影視劇,從《嗜血法醫》到《印度連環殺手檔案:德里屠夫》,通過或虛構或真實的案件,滿足觀眾的腎上腺素需求,甚至有美化犯罪,‘洗白’罪犯的嫌疑”。
報道稱,從心理學分析來看,這些表面上看著一如常人、內心卻隱藏“惡魔”的影視劇角色,的確會影響那些有心理問題或陰影的人,甚至會讓他們鋌而走險。所以,犯罪題材創作者必須有一條道德底線,制作方也需要有社會責任感,強調這些犯罪的負面意義,這樣才能讓觀眾從犯罪題材中獲得娛樂的同時,不會受到錯誤的影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