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海波
電影《孤注一擲》在8月初本來只是想做一點點映。點映是近年來電影宣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在少數影院面向媒體、影評人和影迷的放映,了解觀眾的實際觀影感受,測算影片的市場預期,為影片的全面上映制定性價比高的宣發策略。同時也希望獲得影片的好口碑,并由這些人實現影片的口碑傳播。
沒想到這部影片在點映階段反響熱烈,片方干脆提檔放映,目前可以說是各大影院排片量最多、上座率最高的影片。當然,影片提檔,在一部分人看來會形成對在檔影片的擠壓,相當于胃口好的人提前入席分了別人的蛋糕,也引起了業界的爭議。
《孤注一擲》的火爆,首先得益于題材的高關注度。境外電信和互聯網詐騙,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無數受害者被騙得前程盡毀、家破人亡,已經成為波及面極廣、危害極大的社會毒瘤。用手機和網絡的,幾乎沒有人沒收到過詐騙短信或電話,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分子花樣翻新、套路復雜、損招迭出,不僅利用高科技,使用機器人廣泛撒網、使用大數據精準篩選,還越來越傾向于假扮公檢法、海關、稅務、移民局等國家執法機關,利用這些部門的權威性來對受害者進行恐嚇和誘騙,不僅更容易讓受害者上當受騙,還嚴重損壞了國家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有些僥幸從詐騙工廠逃出的受害者的親身口述、部分媒體人的臥底調查,更拉高了公眾的恐慌和關注。公眾急切地想了解犯罪的內幕以緩釋焦慮,想從執法部門對犯罪集團的痛快打擊中獲得安全感。在這種社會情緒和期待中,第一部正面展現電信詐騙犯罪內幕的《孤注一擲》上映,可以說踩住了觀眾那根敏感的神經,呼應了社會熱烈醞釀的情緒,火爆是順理成章的。
從宣發上說,《孤注一擲》充分利用了近年來傳播力最強的短視頻平臺,不僅宣傳視頻被廣泛傳播,許多看過影片的博主,也自發加入了討論該片的隊伍。由于這一話題的高關注度,短視頻博主在推高影片熱度的同時,自己也會獲得高流量,實現與影片宣發的雙贏,自然都會成為影片宣傳的自來水。
題材的高話題度只是影片火爆的基礎,其本身采取驚險片的類型,以高對抗和高懸念實現強烈的戲劇性,緊緊抓住觀眾才是票房成功的根本原因。影片以張藝興飾演的程序員潘生、金晨飾演的模特梁安娜被騙到海外進入詐騙工廠后的逃生之路為主線。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邦,不僅詐騙工廠內部戒備森嚴,看守荷槍實彈,老板殘酷冷血,即便跑到大街上也會被串通一氣的黑警和利益捆綁的當地人給送回工廠,逃脫幾乎不可能。從戲的角度說,障礙越大,對抗越強烈,懸念也就越高。所以潘生與梁安娜一次次逃跑和報警的努力變得格外驚險,最終還是靠中外警方合力搗毀了詐騙工廠,潘生才得以解救。
但是為了讓故事好看而塑造的強大反派,給逃脫增加難度而設置的重重障礙,也為故事的進展提出了難題,給影片留下了漏洞。
《孤注一擲》中警方之所以能一舉搗毀詐騙工廠,關鍵人物是逃脫出來的梁安娜。這一點引發了很多觀眾的質疑:現實中,像梁安娜這么柔弱的女受害人怎么可能安然逃生?這就像變魔術,前面的驚險對抗像抖包袱,最終如何逃脫是魔術師給觀眾交的底,可若是這個底太隨意,便難以說服觀眾。像梁安娜這樣被騙到境外詐騙集團里并深度參與了犯罪的漂亮女孩,如果不同流合污任由擺布,要么就會像影片中展現的那樣,被沉到海里,要么就像許多短視頻里拍到的,被一再蹂躪折磨后變成一個異國街頭的瘋女人。而影片為了讓梁安娜能夠死里逃生,安排了一直心狠手辣的詐騙團伙小頭目阿才因為單相思的愛慕大發善心,冒著被老板發現的危險,偷偷從海里救起了梁安娜,還把護照還給了她,并安排了一艘漁船把她送走。這個劇情中至關重要的節點反而成為槽點,因為從人物性格塑造來看,阿才一貫心狠手辣;從人物行為邏輯來看,如果阿才有意保護梁安娜,之前就不會在意識到寫有求救號碼的錢幣與梁安娜有關還報告陸經理,橫生枝節。更何況,偷出護照、買通漁民等手段,如何能夠輕易瞞得過更狡猾的陸經理?
影片之所以留下這些漏洞,沒有拿出令觀眾信服的弱女子逃出生天的妙招,既是編劇能力有限,也是現實生活沒有提供太多成功逃脫的案例所致。現實是當前我們對境外詐騙犯罪的反擊手段也仍然有限,部分鄰國政局動蕩,影響了國際執法合作,讓我們無法徹底清除毒瘤。有觀眾抱怨影片中詠梅飾演的反詐支隊隊長趙東冉招數不多、形象拘謹,沒有“戰狼”式的痛快,正是無奈現實的反映。影片中我公安人員即便有鄰國移民局的配合,跨境執法仍然遭遇到當地黑警通風報信、被煽動的村民暴力來圍堵,生命遇到威脅,可想而知,境外反詐執法何等艱難。片尾,在公安機關組織的反詐宣傳現場,那個坐在最后排手里拿著詐騙工廠賭場籌碼的神秘人物告訴我們,執法與犯罪之間的較量還將長期延續。
在跨境合作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受限的情況下,警方只有先從加大反詐宣傳、提高中國公民的防范意識,與銀行合作、切斷被騙資金轉移鏈等國內可作為的環節入手。近年來,我們也不斷在媒體上見到相關報道,在生活中接觸到反詐宣傳,在手機上安裝反詐App。而制作電影《孤注一擲》顯然也是反詐宣傳的重要一步。影片的宣傳海報上,明確寫著“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凸顯了影片的教育警示目的。從當前火爆的觀影趨勢看,這部商業電影的反詐效果,可能比以往的任何宣傳都要給力,是“寓教于樂”原則的最好體現。
《孤注一擲》極有可能復制2018年《我不是藥神》在推動社會進步、影響社會現實上的巨大功效。電影界應該受到啟發,重視現實題材特別是現實問題題材影片創作,找到與觀眾的共鳴點,在實現藝術娛樂大眾的同時,獲得推動社會進步的額外功效。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來源:文匯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