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講述】
接古銜今 走出課本走進心靈
講述人:陜西西咸新區西安灃東實驗小學語文教師 仲姣
“大唐,人人都寫詩。”火出圈的《長安三萬里》,就像是為孩子們準備的特別版“詩詞大會”。一個學生看完電影后發來信息:老師,我明白您讓我們誦讀詩詞的意義了。
讓學生們浸潤在古詩詞里,不僅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讓孩子們與古代先賢心靈碰撞,從而獲得智慧的啟迪、精神的洗禮。
“樂背誦”是學習古詩詞的必經之路。我給低年級孩子制作了精美的古詩卡片,便于他們每日攜帶、隨時誦讀。每周三是學校安排的“古詩詞過關日”,同學們自由組建詩詞圈,過關后會得到通關印章……
學習古詩詞,要注重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我們課程組經過不斷摸索,編著了《一詩一世界》古詩詞誦讀系列讀本,晨讀古詩時鏈接一項實踐活動,或讀一篇美文,或賞一幅美圖,或進行誦讀表演……這些豐滿立體的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致更高了。
當孩子們對詩詞逐漸產生興趣,自然會發現身邊處處是詩意。春暖花開,他們脫口而出“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秋風乍起,便能吟誦“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深入研究。例如,在《牧童》《稚子弄冰》《清平樂·村居》教學中,我請學生們搜集更多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從中發現古代兒童的樂趣,并撰寫研究報告《古代的孩子很會玩》。孩子們興高采烈,列出了古代兒童喜愛的小游戲:釣魚——蓬頭稚子學垂綸;抓知了——意欲捕鳴蟬;采蓮子——偷采白蓮回;斗草——知是兒孫斗草來……這樣一來,古今的童趣有了銜接,詩詞也走出了課本,真正走進學生心里。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我們期待,更多飽讀詩書的翩翩少年在古詩詞的滋育下茁壯成長。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陸健、李潔、李宏、張國圣、周洪雙、龍軍、禹愛華、趙嘉偉、趙秋麗、馮帆、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鵬、孫歡歡、李青)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6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