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金萌】近日,印度西紅柿價格瘋漲。據報道,有的地方西紅柿價格上漲數十倍,供求矛盾尖銳,甚至引發多起西紅柿搶劫案件。西紅柿、洋蔥等都是印度人生活離不開的食品,具有一定政治敏感性,因此也獲得“政治蔬菜”的別號。
有的時候,這些關鍵蔬菜的價格會引發政局動蕩,歷史上就有印度總理“被洋蔥趕下臺”。
“洋蔥對印度菜就好比空氣之于人類”
日前孟買的西紅柿價格高達1公斤200盧比(約合人民幣17.44元)。然而在2021年,當地西紅柿最便宜的1公斤只要1盧比多。今年的高價讓不少歹徒動了歪心思去打劫西紅柿運輸車,還有的直接到菜地偷西紅柿,印度各地此類案件頻發。有新聞報道稱,西紅柿已經成為某些印度家庭的矛盾爆發點——丈夫做菜多用了一個西紅柿,妻子一氣之下帶著孩子離家出走……
印度水利和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當地農業靠天吃飯。今年夏天印度大部分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局部地區發生洪澇災害,這些是造成西紅柿等農產品漲價的主要原因。像西紅柿和洋蔥這樣的“國民蔬菜”,如果政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價格,很容易在競選中被反對黨抓住當作軟肋攻擊,從而輸掉大選。印度政壇有一個詞叫“洋蔥政治”,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洋蔥在印度可以稱得上是全民食品,不論是富豪,還是乞丐,吃飯必有洋蔥。曾經有印度人在網上發帖咨詢:“我想做咖喱雞,但洋蔥太貴了,能不能不用洋蔥做這道菜呢?”有人回復稱:“不用洋蔥也可以,但那就不是印度菜的味道了。”還有人回復說:“洋蔥對印度菜就好比空氣之于人類,你可以不用空氣呼吸嗎?”
在印度國宴和大酒店自助餐上,幾乎每道菜都離不開洋蔥;在印度貧民窟中,生活困難的人用粗面烙餅就著生洋蔥也能飽餐一頓。印度餐館中、市場里,空氣中彌漫的都是洋蔥味兒。這股味道已經成為印度文化的象征。《環球時報》記者認識一位留學生朋友,他剛來印度時向記者抱怨,說自己老是被蚊子叮咬。后來他總吃印度菜,他說他自己身上也有了印度(洋蔥)的味道,都不招蚊子了。
洋蔥將英迪拉重新送上總理寶座
有印度人說,洋蔥不僅在案板上讓人流淚,在政壇上同樣催人淚下。這種作物對印度政壇有著異乎尋常的影響力,甚至將英迪拉·甘地重新送上總理位子。
1945年印度獨立后,印度國大黨長期在該國各黨派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中央和許多邦的執政黨。國大黨領導人英迪拉·甘地于1966年1月至1977年3月間擔任總理,直到1977年的大選中,人民黨獲得大勝,英迪拉的長期政敵德賽成功登上總理寶座。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使德賽在1979年被迫下臺,而繼任的總理查蘭·辛格僅執政了100多天。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民黨這兩任總理是“被洋蔥趕下臺”的。20世紀70年代末80年初,印度洋蔥歉收,爆發了一輪“洋蔥危機”。許多民眾上街游行,抗議吃不起洋蔥。在1979年年底的競選活動中,英迪拉戴著洋蔥項鏈走上街頭演講,她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指責她的競選對手造成洋蔥價格上漲——“連洋蔥價格都控制不了的政府,難道不應該下臺嗎?”她質問道。
遭受洋蔥“重創”的印度人民黨政府倒臺了。在洋蔥的“助攻”下,英迪拉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據1980年1月9日的《華盛頓郵報》報道,在她領導的國大黨即將控制議會下院近75%的選票時,印度的洋蔥價格在一天內下降了5美分。下降的洋蔥價格在穩定住民眾情緒的同時,也穩住了英迪拉·甘地連同國大黨的政治地位。1980年1月14日,英迪拉又一次就任印度總理,直至1984年遇刺身亡。
圣雄甘地曾支持“偷”洋蔥
在印度歷史上,洋蔥與政治結緣并非始于英迪拉·甘地,早在圣雄甘地時期就已有之。據記載,1918年甘地住在古吉拉特邦。當時,該邦凱達縣大面積農作物歉收,出現饑荒問題。但英國殖民者堅持按照原定數額征收土地稅。甘地鼓勵當地農民拒絕交稅,但殖民者把農民即將收獲洋蔥的土地圈起來,逼迫農民用這些收成抵稅。甘地的追隨者莫哈恩拉帶領農民偷偷收割這些洋蔥,把它們帶走。莫哈恩拉因此被捕入獄,他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當戈里楚爾”(洋蔥小偷)。甘地本人也說:如果有必要,我們寧愿入獄一千次去“偷”那些洋蔥。
近些年,洋蔥價格上漲或暴跌引發的政治危機也不在少數。1998年,印度洋蔥價格暴漲,街頭出現大規??棺h和騷亂。印度人民黨為此付出代價,該黨在新德里等幾個地方議會選舉中接連失利。此外,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印度也曾爆發“洋蔥危機”。
印度洋蔥種植面積超過百萬公頃,洋蔥價格直接牽動著印度的政治,因為在那背后不僅牽扯著所有百姓的餐桌,還關系著億萬農民的飯碗和選票。2013年的洋蔥漲價風波中,印度民眾甚至將印度政府告上最高法院。不過洋蔥價格太低了也不行。2023年初,洋蔥價格暴跌,馬哈拉施特拉邦上萬名農民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賠償種植洋蔥的損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