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就業、對外開放、人工智能、產業治理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賴德勝:找準重點關鍵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不會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有堅實基礎,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更好聚焦就業領域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一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未來必須繼續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要完善調控手段,充實政策工具箱,強化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各地要結合實際,將就業優先政策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二是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容量。要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就業帶動力。既要促進制造業高質量就業,提升制造業盈利能力和從業人員收入水平,又要擴大服務業就業,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創新發展,加快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還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就業增長新動能。三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就業能力。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改進培養模式。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鼓勵支持技工教育特色發展。四是完善勞動力市場配套制度。提高就業質量,要加強對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完善勞動力市場配套制度。
摘編自《經濟日報》
【丁曉欽、羅智紅: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創新局面】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首席專家、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丁曉欽,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羅智紅認為,我國目前需要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通過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有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體來說,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制度型開放成為當前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點,這必然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出臺更精準的改革方案深化相關領域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為抓手推動制度型開放。同時,還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為了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以國內大循環推動國際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只要我國堅持把國內市場做大做優做強,就能夠不斷增強對外資外企的吸引力,增強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活力。需要注意到,開放發展在給我國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帶來一定挑戰。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不斷健全國家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著力提升開放監管能力和水平,為更高水平開放保駕護航。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為此,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協作,在全球重大議題上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
摘編自《光明日報》
【朱定局:進一步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朱定局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溢出帶動性強。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增添動力。一方面,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利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加快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推廣,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有利于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發揮人工智能作用,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推動人工智能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能夠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多學科綜合、高度復雜的特征,要求我們加強研判、統籌謀劃、協同創新、穩步推進,把增強原創能力作為重點,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全面增強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能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努力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確保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時,需要注意到,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要加強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強化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約束和治理。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立:推動數實深度融合,建立現代化產業治理體系】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認為,建立符合數實融合發展規律和特點的現代化產業治理體系,是最大化釋放數實融合價值的前提和保障。隨著數實融合廣度和深度的加速拓展,產業治理要素、主體、場景、環境日益復雜,需加快治理理念、方式、機制轉變,加強產業開放合作,提升產業治理效能。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整合產業治理業務條線,運用數字技術開展產業運行監測、政策實施評估、治理流程優化,促進技術、要素、產業融合等領域治理的共享協同。加強跨行業融合領域的統籌規劃、政策支持、機制創新,打破行業垂直管理壁壘,降低準入門檻,實行全過程數字化監管,支持更多融合型業態和模式發展。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行業監管職能向產業服務職能轉變,加強數實融合發展路線圖研究,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培育發展一批轉型咨詢、診斷評估、供需對接、測試驗證、人才培訓、方案推廣的服務主體和平臺,更好服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要優化數字營商環境。高水平建設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深化產業數據開發利用,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構建金融有效支持數實融合的體制機制。要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放寬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場準入限制,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開放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市場,吸引國際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參與國內競爭,進一步倒逼國內服務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