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中國北京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各類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多類應用用戶規模獲得增長……
數據的背后折射出哪些新趨勢,10.79億的中國互聯網用戶是如何共享美好數字生活的?
數字化程度更可感可及
報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中國移動電話基站總數達1129萬個,其中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93.7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6%。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1423億GB,同比增長14.6%。
“中國接入移動互聯網與千兆光纖網絡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用戶平均上網時長繼續增加,移動和固定寬帶下載速率均有所提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統計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在發布報告時表示,互聯網服務體驗與用戶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壯大。“中國農村互聯網用戶規模超過3億,5G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12萬億元;農村在線教育普及率為22.5%,農村在線醫療普及率為22.8%,數字惠民服務扎實推進,互聯網助力農村展現新氣象。”王常青說。
報告還指出,信息無障礙能力持續增強,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深入推進。“1735家主流常用網站和手機APP完成適老化改造。一批優秀改造案例在全國推廣應用,持續溫暖‘快時代’中的‘慢人群’。”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毛偉說。
智慧生活更有溫度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1.23億戶,較2022年12月凈增2.79億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比重為55.4%,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5G應用已經融入60個經濟大類,加速向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重點領域拓展深化。
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數字場景生態不斷豐富。
一方面,應用場景不斷更新,給智慧生活帶來新體驗。“使用過個人可穿戴設備上網、智能家居設備上網、車聯網設備上網的比例分別為22.5%、21.4%和16.8%。”王常青說,智能設備有效提升數字生活的幸福指數。
另一方面,優質內容供給持續加強,推動構建良好網絡內容生態。
“報告指出,截至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10.44億人,用戶使用率達96.8%。”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認為,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繼續堅持高品質內容創作,探索影視工業化道路,網絡視頻行業發展態勢向好。
周結說,各平臺持續加強優質內容創作,不斷提高節目品質,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內涵、正能量、高質量的節目,充分發揮優秀作品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用戶黏性提升。同時,長、短視頻平臺之間由競爭轉向合作,推動平臺、用戶、創作者多方共贏。
用戶數字技能持續提升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認為,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有助于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高質量發展,增進人們上網的數字化體驗感和獲得感。
根據報告,2023年上半年,各類數字化產品及服務加速滲透,互聯網用戶掌握數字技能水平穩步提升。截至6月,至少掌握一種初級數字技能(能夠使用數字化工具獲取、存儲、傳輸數字化資源)的用戶占比86.6%;至少掌握一種中級數字技能(能夠使用數字化工具制作、加工、處理數字化資源)的網民占比60.4%,較2022年12月增長2.1個百分點。
同時,各地政府多措并舉,從環境側加強政策指導,從需求側加強宣傳教育,從供給側降低使用門檻,促使重點群體逐步掌握數字技能。
王常青說,截至6月,學生用戶中至少掌握一種初級數字技能的比例達98.5%,50至59歲用戶中至少掌握一種初級數字技能的比例為72.8%,60歲及以上用戶中至少掌握一種初級數字技能的比例為54.6%。
“伴隨著數字技能的穩步提升,廣大互聯網用戶將更好共享數字時代美好未來。”張新紅說。
(編輯:穆子葉)
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