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悅麗 李興(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世界經濟體系運行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美國利用其全球金融霸權地位,以“鑄幣稅”攫取世界財富,向世界輸出通貨膨脹,操縱國際金融組織服務一己私利,濫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破壞國際金融秩序,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大搞金融脅迫……美式金融霸權種種劣行,不僅對眾多國家經濟民生造成嚴重傷害,而且對國際經濟體系運行構成嚴重破壞,日益成為國際金融秩序的最大亂源,給世界和平發展帶來巨大威脅。
美國把持國際金融體系攫取巨大利益
二戰后,美西方國家主導建立了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布雷頓森林協定”生效,美國以承擔“貨幣—黃金掛鉤”等義務為條件,使美元獲取了國際貨幣地位。短短幾十年間,美國利用其經濟、科技和軍事優勢,在國際匯率、跨境資本流動、主權債務、國際金融監管等方面,主導建構了一系列國際規則,在冷戰結束后逐步成為國際金融體系運行的主要規范,深刻影響和塑造了國際金融格局和秩序。
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解,美國不再被相應義務約束,但其并未放棄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及其帶來的優越權。美國在自身產業空心化的同時,推動世界經濟過度金融化,成為從世界經濟體系吸血的金融帝國。美國一直把持著作為國際金融體系重要支柱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極力維護在這兩大機構決策中的獨家一票否決權,抵制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將其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當作維護本國利益、制裁打擊他國的金融武器。
盡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被迫通過份額制改革等,讓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獲得必要份額和投票權,但美國事實上的一票否決權仍然穩固,而且兩大組織領導人的“美歐默契”格局也一直保持至今。隨著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美國頻頻打出“民主”“人權”“國家安全”的幌子,肆意制裁和打壓他國經濟活動,讓國際金融體系走向政治化。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僅體現美西方國家利益,既不適應國際金融秩序的時代要求,也難以反映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
美國金融霸權嚴重危害國際金融秩序
近年來,美國接連炮制反華惡法,炒作“中國經濟脅迫”,構筑“小院高墻”,建立“芯片聯盟”……赤裸裸地以“法”的名義行使金融霸權,成為破壞國際金融秩序的主要推手。
美國屢行金融霸權,通過美元霸權收割世界財富。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期的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曾得意揚揚地說道:“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多年來,美國在世界范圍內行金融霸權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轉嫁國內危機,大肆收割世界財富。美國利用擴張周期,大量超發美元,助推全球資產泡沫;又利用緊縮周期,在全球制造債務陷阱。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甚至不惜發動戰爭。2011年美國及其盟友發起對利比亞的空襲,推翻卡扎菲政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卡扎菲曾提出不使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威脅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美國濫用金融霸權,頻繁發動單邊金融制裁。美國是世界上濫施單邊制裁最多的國家,對違背其霸權意志的國家、組織、企業甚至個人施行貿易制裁、凍結資產、限制交易等打擊措施。金融制裁導致被制裁國家與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隔絕,嚴重威脅被制裁國家人民的人身自由權與健康生活權。當然,大多數制裁都沒有成功實現美國宣稱的目標,純粹是損人不利己。
美國奪取國際金融機構領導權,施加滲透。美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最大股東,同時,通過促使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決策規則定為加權投票制,美國在機構決策過程中獲取了最終的控制力量。今年6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時,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形容為“美國可與之結盟的力量”,并明確聲稱這些機構“反映了美國價值觀”。事實上,通過在管理方式、匯報制度等方面施加額外苛刻要求的虛偽“援助”,美國已將這些金融機構變成打壓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工具。
踐行國際法治推進全球金融治理
天下苦美國金融霸權久矣。打破美國壟斷的金融霸權格局,應當以尋求包括中美在內的各主要經濟體在國際經貿規則方面的最大共識為核心目標,積極推進國際法治合作,推動構建世界各國和人民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金融秩序。
一要凝聚共識,在國際法治下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金融秩序。無論國家大小,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共同享受發展成果”。美西方國家在國際金融秩序構建初期發揮了主導作用,而發展中國家缺乏話語權,合理訴求無法反映。隨著國際格局變化,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規則越來越悖逆全球治理進程,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及其規則的不合理性愈發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國際社會應當凝聚國際金融治理共識,踐行國際法治,推動建立多元行為體平等對話、協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金融變革和世界經濟問題挑戰的規則機制,共同參與治理活動,享受發展利益。
二要倡導大國責任,以大國擔當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金融秩序。當前,美國債務總額已達31.8萬億美元,占GDP比重超過134.11%,嚴重影響美國財政狀況,也危及全球經濟安全。然而,美國仰仗金融霸權,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慣于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規則之上,為一己之私利損害國際公共利益,很多國家、組織、企業以及個人受害無窮。作為大國,如果一方面倡導國際秩序,一方面濫用優勢地位,禍水外引,轉嫁危機,濫傷無辜,世界將無寧日,大國也不會太平。經濟領域的大國責任,就是要把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放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三要協商合作,建立健全國際金融治理規則。改革完善被美國把持的國際金融規則,給新興經濟體更多參與機會,推動創造一個公平互惠的新型國際金融秩序,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迫切訴求。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為多邊主義、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國際新秩序構建貢獻了中國智慧。各國應當進一步加強協商、對話,合作建立健全應對金融霸權的一致反應規則和機制。比如通過份額、投票權和治理結構改革,在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金融組織的正當性、權威性、有效性的同時,建立完善違反條約義務的救濟(如請求賠償或進行報復)機制;通過引入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多元主體共建共享“非正式機制+多邊正式國際組織”的復合型決策執行機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不斷推動貿易政策協調的機制化和法治化,提升國際金融治理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0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